昨天我们见到了几块,都是残砖,但字还看得清,有一块砖上写了“衢州”,有的写了“修喜供塔”,还有的写了“南高峰”,意思很明确,当年建塔时,全国各地都有人来供奉。
供奉方式可能有两种,集体出钱,到烧砖厂统一定制;也可能出砖,自家制好,送砖过来。
塔建好,有七层,“高可十丈”,大约是现在的33米。塔内四壁绘有佛教壁画,佛龛、舍利就放在塔内的地宫里。
王征宇说,很遗憾,这次地宫没有找到,至于是不是真的有舍利子,就更不好说了。
按照推测,南高峰塔的样子应该和六和塔、雷峰塔有些像,只是比它们要细长,“身材更苗条”。四面有窗,都是中空,里头应该有楼梯可以上下,游人可以登塔游览。
有了塔后,跟着建了寺,叫荣国寺。和塔基一条小路相连的房子,根据猜测,以前可能就是荣国寺的大殿,当然,因为寺院实在太小,也有可能没有大殿,是守塔僧人住的房子。
南高峰塔的塔基,挖出来一些砖,上面刻有捐赠人的信息。
南高峰塔的塔基是六边形的
据说南高峰塔里是点灯的
双峰插云就是当时的“指明灯”
南高峰塔,建起来后,那就是“地标”了!33米高的塔,又是在山顶上,不管你是在西湖边,还是杭州城,头一抬,绝对看得到。
而且,塔还不止它一个。
北高峰上也有北高峰塔,按照记载,建塔的时间比南高峰还要早一些。你想想,西湖边最高的两座山(南高峰257米,北高峰355米),都竖着两座高高、尖尖的塔,绝对脱颖而出。
所以说,像“南北高峰高插天”“高入太虚云气中”这些当年古人留下的诗句,可能虽有夸张,但也是有事实根据的。
你可以试着想象一下,西湖边一场大雨后,白云飘渺在山际间,站在西湖边,西望群山,若浮若沉、时隐时现。
而这时,南高峰、北高峰上的两座尖塔,就像两把宝剑,直插云端。
这样想来,可能当年的画家们留下的这一幅幅南北高峰图,都是“写实派”的呢。
而且,据说南高峰塔里是点火盆的,也有说是点灯、烛台,不管怎样,它哪怕是在夜里,也是亮的,在当时来说,就是“指明灯”。
只可惜,南高峰塔“命运多舛”。
根据资料记载,南高峰塔在南宋、北宋时,各大修一次;到了元末,塔毁损,只剩下了五层;明代,突遭雷击,只留下了塔址、塔刹。
清《西湖志》里有证:“南高峰高一千六百丈,上有塔,晋天福中建,今下级尚存,塔下有小龙井;北高峰石蹬数万级,曲折三十六弯,唐天宝中建浮屠七层于顶。”
到了清代以后,就慢慢地只能看到塔基了。
南高峰塔以后可能会复建
虽然没有了塔,但杭州人早就习惯了“双峰插云”的名字,双峰,依然是双峰,而且依然是最老底子的“西湖十景”。
消失了这么多年后,我们是否还有机会见到真正的“双峰插云”?
有可能。
北高峰塔,还有待挖掘。南高峰塔的复建,也有考虑。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