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封的浣纱渠清淤
还要防暴雨来袭
浣纱渠在2014年、2015年都进行过清淤,当时的淤泥最深处达到八九十厘米厚,今年从这两天施工情况来看约40厘米厚,比以前情况要好得多。
老王跟同事们要先把沿线50多个窨井口周边的淤泥先清理干净。
浣纱渠上城段被一分为二成两条相对独立的分水渠,等老王们清理完其中一条水渠窨井口周边淤泥后,工人们用沙包把两个窨井口之间的河段围起来,将围合区内的水抽取到隔壁水渠,这样围合区内的淤泥就可以用铲子铲干净。
“主汛期马上要来了,月底前淤泥必须全部清理干净。”上城区市政所排水科工作人员说,其实工期很紧了,因为一旦下暴雨,老王就不能下渠道干活了,以免渠道内水位忽然升高有危险。
所以,他们专门设了个人看天气,一旦下雨,赶紧通知埋头干活的老王他们撤退。
老王清淤的另外一个风险是浣纱渠密闭环境本身。
因为浣纱渠以及防空通道平常是锁起来的,清淤项目也要两三年实施一次,内部空气不流通并且闷热潮湿,还没有照明设施,一般人在里面呆个把小时就会觉得不舒服。
浣纱渠清淤现场施工负责人张汉友说,工人进场清淤是6月5日,实际上准备工作从5月20多号就开始了,首先要铺照明设施,其次要用大吹风机通风,确保渠道内空气流通,还要确保每个窨井盖牢固,免得工人不慎掉落,“还要打扫卫生,你看防空通道上面这么多垃圾袋,都是因为下暴雨的时候雨水从下往上溢流到防空洞里,把垃圾也带上来了,三年没下来了,总是堆积了不少垃圾。”
下沙还有位擅长找污染源的“蛙人”
这位蛙人叫周卫东,比老王专业,今年49岁,老家江苏,原来是一位泥水工,2003年来到杭州,干起了市政管道养护工作。
2014年年底,他跑了趟大连,考出了潜水作业资格证,变身“蛙人”。“河道的有些排水口,光站在岸上是看不到有没有淤泥堆积的,一定要靠人潜到水下去摸排才行。”
前天,有人发现3号大街的一个管网排水处有污水排出,老周在排水口沿线排查了几十次,还是没找到是哪里来的污水,前后花掉了半个月时间。“我们把路面上的窨井盖打开检查过,都没问题的。后来我下到管道里,才发现是两个窨井之间的一段管道破了,污水才漏了出来。”
老周现在的工作,几乎都在水下进行,疏通管道、排查污染源、封堵排污口、养护管道……久而久之,大家送了他一个“蛙人”的称号。
穿上潜水服,戴上氧气罩,绑上安全绳……老周的这一套“蛙人”装备,整30斤重。夏天气温高,下水道里空气流通又不好,每每下水排查,总能闷出一身汗。
水下作业,绝对是个技术活儿。“潜到2米多深,心跳加快,耳膜发鼓,需要憋气让气体从耳膜里冲出来;潜到6米多深,水压开始增大,身体就要开始二次减压了。”老周最深的潜水记录,是12米,“再深就有危险了”。
去年,老周就遇到了一件危险的事。下沙幸福渠东侧一条支路上的排水口,有乳白色的水流出,直接就进了河里。老周身上套着30斤重的装备下水一一排查,刚进入这条支路和幸福雅苑交叉口的下水道时,“就觉得不好了”。
“里面有1.2米深的淤泥,我刚下到井里,整个人就陷进去了,越挣扎就陷得越深,最后动都动不了了。岸上的小伙伴一看不对劲,赶紧把水枪扔了下来,我拿着水枪把身下的淤泥冲开,才得以脱身。”
老周的团队里,一共有24个人,年纪都比他小,但他打包票,“虽然我年纪最大,但我的身体最好。一般小伙子的肺活量,比不上我。”正常作业情况下,老周可以在水下待上2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