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新增快速路网54公里,增量是过去7年的总和
182公里的“四纵五横”只占路网6.5%,却承担起全网20%~30%的交通流量
家住滨江的毛先生,每天都要开车走钱江一桥经景区去文三路上班。自从今年紫之隧道开通以后,他发现,景区一带的道路不太堵了。特别是过一桥,原先排队上桥的景象少了,上班时间从原来的1个多小时减到了40分钟左右。
这是快速路网带来的交通红利的缩影。
今年杭州的城市快速路网,从“最东一纵”东湖快速路,到“最北一横”石祥快速路,再到“最西一纵”紫之隧道一线,陆续建成开通,“四纵五横”快速路网基本成型。它用182公里的长度,占路网约6.5%的里程,挑起全路网20%~30%交通流量的担子,在这两三个月内产生的“吸流”效应尤为显著——今年四季度的高峰小时拥堵指数一般维持在7以下(中度拥堵下游水平),基本持平甚至略低于去年同期。
快速路网的“收获年”
吸流效果渐现,拥堵指数下降
2016年是杭州市快速路网建设名副其实的“收获年”——
5月3日,东湖快速路二期、机场快速路、九堡大桥南接线等3条道路建成通车,最东面“一纵”建成;
7月7日,石祥路提升改造工程高架部分开通,最北“一横”全面建成;
8月10日,紫金港立交—紫金港路—紫之隧道—之浦路一线建成通车,最西“一纵”也基本建成。
至此,杭州的“四纵五横”快速路网基本成型,杭州的快速路网总里程由128公里增加至182公里,占规划“四纵五横”快速路网总长的68%。仅今年一年时间就增加约54公里,几乎是过去7年建设里程的总和。
从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的跟踪分析来看,自机场快速路、留石快速路、紫之快速路等陆续开通以来,杭州城东、城北、城西快速路网架构明显改善,出行更为便捷,承担市区整体流量的作用也明显增强。
杭州市交通拥堵指数平台检测分析的数据也颇为让人欣喜:
2016年,杭州的交通呈现“前堵后畅”的态势。上半年的高峰小时拥堵指数为7.2,下半年下降到6.5,环比下降9.7%,比去年同期下降3.7%。下半年拥堵程度“逆生长”,即使是9月以后,杭州的高峰小时拥堵指数也依然基本接近甚至略低于去年、前年同期,快速路吸流作用明显。
“通常,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增加,拥堵一般都是逐年加剧的。比如2013年比2012年,高峰拥堵指数上升了近20%;2015年比2014年,因为采取了‘双限’政策,指数上升不是很明显。但是今年四季度对比去年同期是持平甚至下降,这说明快速路网真的发挥了作用。”市综合交研中心工作人员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