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必须着力打造
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
城市国际化与特色化不是矛盾冲突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从而形成“国际化与特色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城市发展道路。任何城市的个性特色,既是源自这座城市丰厚的历史积淀,更是源自这座城市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不懈奋斗。杭州强化城市国际化共性特征的同时,需要坚持植根本土、个性发展,彰显这座城市的自身特质和特色。现在,杭州着力打造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这个城市个性特色,重在落实,重点补齐包括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旅游服务体系不健全、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和高端消费外流在内的四大短板,深入推进旅游国际化,大力实施旅游全域化,努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现高端旅游和商贸消费两个方面的突破,最终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购物消费新天堂。
一是借力“两会”的战略机遇,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放大G20峰会和亚运会的综合效应,借鉴巴黎、柏林等城市的经验,加快推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的旅游国际化转型。抓紧制定实施新一轮旅游国际化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旅游产品、营销、功能、服务、管理、环境国际化。拓展“互联网+旅游”模式,加快发展包括智慧旅游和共享旅游在内的新业态。重点突出杭州自然山水资源优势,依托西湖、西溪湿地、千岛湖和天目山在内的景区,形成世界级山水旅游品牌。深度挖掘包括古都古城和大运河在内的丰厚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与休闲、餐饮、会展、文化、健康、特色经典产业等深度融合,积极引进大型品牌主题公园,打造一批世界级旅游产品和品牌,加快形成适应国内外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放大“两会”对于杭州的城市广告效应,建立以国际权威媒体和新媒体为推广重点、以跨国旅行商和在线旅行商为营销切入点的国际旅游营销体系,开展全球性精准化营销主题推广系列活动。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游客服务体系、导游服务队伍和旅游环境,提升杭州旅游的国际可进入性。
二是借力“美丽杭州”的建设,提升旅游全域化水平。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协作机制,持续推进“旅游西进”,打响一批旅游特色小镇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三江两岸”打造成为最美绿色风景廊道,着力构建大杭州全域化旅游新格局。深度挖掘市域西部县(市)山水林田湖和文化等资源,重点培育包括农事体验、民宿乡居、绿道骑游、户外拓展和休闲养生在内的特色旅游业态,加快区县(市)旅游新业态培育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按照立体绿化的要求,加密绿色空间,利用包括屋顶、桥柱、单位围墙和公共阳台在内的建筑,根据人的视觉,上中下分层次设计绿色产品,打造一批城市绿化精品工程,形成杭州旅游的“绿色美”。积极利用杭州城市的边边角角,建设一批有内涵、有思想的文化建筑、雕塑等等,把咖啡馆、茶馆等休闲地区打造成人们阅读、学习的“胜地”,按照“国际范、中国风、杭州味”的要求讲好“杭州故事”,充分展示杭州精致和谐、开放大气的文化基因,形成杭州旅游的“人文美”。提升创业人文精神和消费服务体系的水准,引导市民行为习惯符合国际标准,鼓励来杭游客了解和融入当下杭州人的生活方式,形成杭州旅游的“行为美”。
三是借力电子商务中心优势,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互联网+”时代之下,虚拟交往空间的增多,既会代替现在实体空间的交往功能,也会诱发和增加新的实体交往空间的需求。杭州具有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通过增进线上虚拟空间与线下实体空间的互动,从而通过电子商务中心的带动和旅游休闲产业的推动,努力形成国际消费中心。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商贸产业发展布局要求,提高延安路商业街国际知名度,推进包括武林、湖滨、吴山和黄龙在内的商圈融合发展,重点建设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等国际化商业中心。运用大数据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态,依托跨境电商平台,着力集聚国际知名消费品牌,实施名品进名店、名店进名街战略,营造既有国际品牌集聚、又有浓郁杭州特色的高品质购物体验环境。强化商旅互动,用好杭州航空口岸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完善中转服务体系,争取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试点,加快进境免税店落地和大型免税购物中心、区域性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消费领域标准体系,加强跨境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国家电子商务投诉维权中心和国家流通领域网络商品质量监测中心,设立国际商事仲裁机构。
(作者: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