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利创始人沈爱琴昨天走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08-03 07:09   

她把杭州丝绸的美丽

传到了全世界

昨天中午,万事利的几位元老级员工,陆续赶到杭州机场路万事利集团旧址附近一间装修质朴简单的画室里,共同缅怀这家中国丝绸业龙头企业的创始人——沈爱琴女士。

这里是万事利集团创始人沈爱琴生前每天必到的画室。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这位一辈子都在跟丝绸打交道的女性企业家,选择在自己最熟悉的笕桥镇,过起了粗茶淡饭、潜心修画的半隐居生活。她精心画下的200多幅画,被她慷慨地赠给了自己的朋友、附近的工人、邻居、孩子和老人。

昨天一大早,万事利集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万事利集团创始人、董事局荣誉主席沈爱琴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8月2日零时36分在杭州逝世,享年71岁。

  2000年9月,沈爱琴(右一)参加“中华文化美国行”系列活动。

2000年9月,沈爱琴(右一)参加“中华文化美国行”系列活动。

1983年,她把杭州丝绸

摆进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

沈爱琴的一生,注定和丝绸联系在一起。

这个传奇的故事,从1975年开始。

1975年3月,30岁的沈爱琴临危受命,带领22位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在几间破旧的平房里,从17台原始铁木织机起步,创办了万事利集团的前身——杭州笕桥绸厂。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注定了沈爱琴为丝绸奔走忙碌的一生。

因为家境贫困,沈爱琴从高小就辍学回家,但掩不住她的商业才华。当时的机器是国营大厂报废的,物资紧俏,连生产原料也靠国家调拨,一家私营小企业没有生丝配额怎么办?沈爱琴想办法通过选用国营绸厂的下脚料,整理成了直接纺织的原料,既节省了成本,也没有触动国家计划调拨之内的原料。

没有技术骨干怎么办?她三顾茅庐,从上海、杭州、绍兴三地请来国营大厂的退休老师傅,拜师学艺。

因为是计划外企业,产品难以进入国营销售网络,沈爱琴就带领全体职工,每天清早骑着自行车,挑着丝绸被面到周围的集镇赶集,用这种最原始的销售方式,把笕桥绸厂生产的丝绸被面全部销了出去。

这还不够,沈爱琴还把丝绸卖到了北京。

1978年,北京的东安商场出现了一个出售笕桥丝绸被面的柜台。因为质量都比北方的丝绸高出一头,价格也适中,被一抢而空。这一年,沈爱琴净赚了6万元。

1983年,来自杭州笕桥的丝绸摆进了北京最大的王府井百货大楼。

虽然当时很艰难,但沈爱琴在草根企业编织着祖祖辈辈的丝绸之梦。

上世纪90年代初,她投资5000多万元,从日本进口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喷水织机,替换了当时厂里已经是国内最先进的剑杆织机。

随后,又投资1亿元从德国、瑞士、意大利引进真丝绸印花生产线;同时还从韩国、法国等国家引进18台全电脑针织大圆机。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沈爱琴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杭州乃至全国的企业界:一口气引进了117名大学生!为引进人才不惜血本,在很多圈内人看来,这是个非常疯狂的行为。不过,正是一次又一次的举贤纳才之举,为后来万事利的发展发挥了极大作用。

1993年3月,以杭州笕桥绸厂为核心,联合生产、金融、科研等31家单位组成的浙江万事利轻纺工贸集团公司成立。万事利的品牌开始在丝绸界扎根。

1999年,由沈爱琴命名的“万事利”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当时中国丝绸行业第一个)。万事利的丝绸产品出口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出口值达2亿多元,成为全国的外贸出口先进单位。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沈积慧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昨天中午,万事利的几位元老级员工,陆续赶到杭州机场路万事利集团旧址附近一间装修质朴简单的画室里,共同缅怀这家中国丝绸业龙头企业的创始人——沈爱琴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