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利创始人沈爱琴昨天走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08-03 07:09   

她把杭州丝绸的美丽

传到了全世界

昨天中午,万事利的几位元老级员工,陆续赶到杭州机场路万事利集团旧址附近一间装修质朴简单的画室里,共同缅怀这家中国丝绸业龙头企业的创始人——沈爱琴女士。

这里是万事利集团创始人沈爱琴生前每天必到的画室。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这位一辈子都在跟丝绸打交道的女性企业家,选择在自己最熟悉的笕桥镇,过起了粗茶淡饭、潜心修画的半隐居生活。她精心画下的200多幅画,被她慷慨地赠给了自己的朋友、附近的工人、邻居、孩子和老人。

昨天一大早,万事利集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万事利集团创始人、董事局荣誉主席沈爱琴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8月2日零时36分在杭州逝世,享年71岁。

  2000年9月,沈爱琴(右一)参加“中华文化美国行”系列活动。

2000年9月,沈爱琴(右一)参加“中华文化美国行”系列活动。

1983年,她把杭州丝绸

摆进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

沈爱琴的一生,注定和丝绸联系在一起。

这个传奇的故事,从1975年开始。

1975年3月,30岁的沈爱琴临危受命,带领22位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在几间破旧的平房里,从17台原始铁木织机起步,创办了万事利集团的前身——杭州笕桥绸厂。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注定了沈爱琴为丝绸奔走忙碌的一生。

因为家境贫困,沈爱琴从高小就辍学回家,但掩不住她的商业才华。当时的机器是国营大厂报废的,物资紧俏,连生产原料也靠国家调拨,一家私营小企业没有生丝配额怎么办?沈爱琴想办法通过选用国营绸厂的下脚料,整理成了直接纺织的原料,既节省了成本,也没有触动国家计划调拨之内的原料。

没有技术骨干怎么办?她三顾茅庐,从上海、杭州、绍兴三地请来国营大厂的退休老师傅,拜师学艺。

因为是计划外企业,产品难以进入国营销售网络,沈爱琴就带领全体职工,每天清早骑着自行车,挑着丝绸被面到周围的集镇赶集,用这种最原始的销售方式,把笕桥绸厂生产的丝绸被面全部销了出去。

这还不够,沈爱琴还把丝绸卖到了北京。

1978年,北京的东安商场出现了一个出售笕桥丝绸被面的柜台。因为质量都比北方的丝绸高出一头,价格也适中,被一抢而空。这一年,沈爱琴净赚了6万元。

1983年,来自杭州笕桥的丝绸摆进了北京最大的王府井百货大楼。

虽然当时很艰难,但沈爱琴在草根企业编织着祖祖辈辈的丝绸之梦。

上世纪90年代初,她投资5000多万元,从日本进口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喷水织机,替换了当时厂里已经是国内最先进的剑杆织机。

随后,又投资1亿元从德国、瑞士、意大利引进真丝绸印花生产线;同时还从韩国、法国等国家引进18台全电脑针织大圆机。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沈爱琴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杭州乃至全国的企业界:一口气引进了117名大学生!为引进人才不惜血本,在很多圈内人看来,这是个非常疯狂的行为。不过,正是一次又一次的举贤纳才之举,为后来万事利的发展发挥了极大作用。

1993年3月,以杭州笕桥绸厂为核心,联合生产、金融、科研等31家单位组成的浙江万事利轻纺工贸集团公司成立。万事利的品牌开始在丝绸界扎根。

1999年,由沈爱琴命名的“万事利”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当时中国丝绸行业第一个)。万事利的丝绸产品出口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出口值达2亿多元,成为全国的外贸出口先进单位。

下塘挑泥、上屋补漏

坐飞机从没坐过头等舱

已经退休的老员工蒋玉林,是万事利最元老的员工,从小姑娘开始,就跟随沈爱琴一起打拼天下。蒋玉林也是最了解沈爱琴“底细”的人之一。

蒋玉林记得,从创办绸厂开始,沈爱琴事事亲力亲为。一开始借的厂房,条件非常艰苦,只要一下雨,里面就漏个不停。用盆来不及接,沈爱琴自己爬上屋顶去修厂房。

1984年那年,沈爱琴决定上马染丝项目,资金缺口500万元,在当时是一笔天文数字。因为染丝大楼的地基原来是个烂泥塘,得先把泥塘填好才能打地基。当时已年过40岁的沈爱琴捋起袖子,带头挑土填塘。整个工程从打地基开始到完工验收、交付使用,只用了短短70多天时间,一幢长70米、宽24米、高4层的染丝大楼在原来的烂泥塘上拔地而起,项目建成后投产不到两年时间,收回了全部投资。当年《杭州日报》头版头条《‘深圳速度’在笕桥》的长篇报道,引起轰动。随后几年,她又马不停蹄地上马印染厂、服装厂,引入污水处理设备等多个项目,一家丝绸集团开始初具规模。而且,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是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虽然企业赚到了钱,不过沈爱琴的生活一直很节俭。

蒋玉林记得,为了申报项目,沈爱琴坐火车去北京,一路一坐就是18个小时,很多时候睡觉只能睡在两节车厢中间的过道里。后来企业越做越大,每次出差,沈爱琴也只住便宜的招待所。即使在退休前,万事利早已是丝绸界的翘楚,沈爱琴每次出差坐飞机只坐经济舱,从来没有坐过头等舱。

她像教自己儿子一样

教员工怎么交女朋友

抛开“老板”这个身份,私底下沈爱琴是一个操心的“妈妈”。

万事利集团旗下龙头企业万事利丝绸科技公司总经理马廷方是万事利引进的第一代大学生,也是沈爱琴一手培养出来的职业经理人。1993年刚刚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的马廷方还是个愣头青,既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人情世故的历练,什么也不懂。马廷方记得,沈爱琴不仅在工作上手把手教他各种业务流程,生活中的很多人生道理也是沈爱琴教会的。

1998年,马廷方随沈爱琴去意大利出差,沈爱琴像教自己的儿子一样教他怎么交女朋友。所以在私底下,马廷方更愿意把这个具有亲和力的老板当作自己的老师和母亲。

除了马廷方这样的爱将,沈爱琴对自己身边的几千名员工几乎一视同仁,像对自己孩子一样操心他们的婚姻大事,造房子的事情、买房子的事情,一个个安排妥帖才会放心。

回想起这些,万事利集团总裁李建华无限感慨,作为几千名员工的“母亲”,沈爱琴的母爱无处不在。

除了关心员工的生活细节,在工作上,沈爱琴的拼搏和困难面前的坚韧,一直是这家传统企业一步步走向现代化国际企业的最大动力。没有困难是过不去的,为了审批一个项目,从市里、省里到北京,沈爱琴一次又一次,不下几十趟地跑下来。坚强的“母爱”也激励着万事利的年轻员工们不断向前。

而在女婿李建华的心目中,母亲这个称号还有更深一层的体会。虽然自己一生都很节俭,不过每年年底回自己老家,沈爱琴总是一次次地嘱托女儿、现任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多回家孝敬婆婆。平时,她也总是用自己的行动传授婆媳相处和夫妻相处之道。

她把杭州丝绸的美丽

传到了全世界

退休后的沈爱琴,师从名师,在万事利的旧址笕桥镇上的一间画室里过起半隐居的生活。这间画室,也是附近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只要有喜欢作画的孩子,沈爱琴几乎来者不拒,和孩子们一起作画。在闲余时光,和早已退休的老员工小聚,聊聊家常。

而对于奔波忙碌了一辈子的丝绸,沈爱琴经常在不同的场合说,“丝绸不是一个普通的商品,它是一个文化产品。”

除了提高纺织技术,沈爱琴非常重视将古老丝绸与现代时装进行融合,将传统文化与时尚观念进行嫁接。2000年9月,万事利集团成为中国丝绸界的“赴美大使”,沈爱琴随同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参加“中华文化美国行”系列活动。《黄河之梦》丝绸时装发布会在美国引起轰动,只有400个座位的演示厅,竟然挤进了1000多人。演出结束后,美国一位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和一家大型邮购时装公司的副总裁,要求买下演出的全部时装,作为永久陈列品。

2001年1月6日,香港《文汇报》丝绸珍藏版在万事利印制成功,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并被中国丝绸博物馆和香港历史博物馆收藏。

2001年5月,受国家经贸委外经司指令,万事利集团成为APCE上海会议300套女式真丝睡袍纪念品的设计、制作者。10月,与会的21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身着万事利定制的唐装集体亮相,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唐装风”。

2008年,万事利青花瓷、粉红颁奖礼服入选北京奥运会,惊艳了全世界。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万事利不仅是其特许生产商,还是中国民企馆、吉林馆的合作伙伴,制作的《2010上海世博会参展国政要金石印谱》送给参会的各国政要。在2011年广州亚运会上,万事利的“亚运彩”闪耀在每座场馆,成为一道独特而绚丽的风景。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沈积慧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昨天中午,万事利的几位元老级员工,陆续赶到杭州机场路万事利集团旧址附近一间装修质朴简单的画室里,共同缅怀这家中国丝绸业龙头企业的创始人——沈爱琴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