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和公益人说:这件事值得认真研究、深刻反思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04-01 06:55   

益优社区互助中心负责人刘柏顺:

对公益组织来说,旧衣物回收的人力、仓储、物流成本很难消化。“整个杭州一年要处理的旧衣服高达10万吨,单纯凭借公益的力量肯定是无法处理的。这次民众对‘大熊猫’事件反应这么激烈,也说明大家处理旧衣物的需求很强烈,不管是为了献爱心还是单纯地清理东西。”益优社区互助中心负责人刘柏顺说。“益优”是专注于同城旧衣物回收的公益组织。

限于成本、团队,“益优”目前在杭州只有14个捐衣箱。收集来的旧衣物中,30%可以再穿,通过“益优公益店”和广场活动等形式为杭州有需要的群体免费提供;不可再穿的衣服,则邀请退休老人、残疾人制作成拖把等物品售卖。但这些环节后,还会剩余一些布料,公益组织没有能力处理,刘柏顺觉得这可以和企业合作。“总之不能借公益之名进行商业运作,一定要明确。”

杭州滴水公益负责人花亦缺:

曾连续多年发起旧衣物捐赠活动的杭州滴水公益,2014年之前均由义工在仓库分拣出合适的衣服,寄到西部贫困地区。尽管仓库和义工的成本都抵消了,但每年财务公示时,旧衣物捐赠这部分仍是赤字。

2014年4月,“大熊猫”项目启动后,滴水公益退出了旧衣物回收活动。负责人花亦缺说,“大熊猫”项目的整体设计比较完善,的确解决了旧衣物的供需问题,又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不能否认这是件好事,只是在监管环节出现了问题”。他建议,可以由媒体、热心市民组成监督团,并在项目运作中拥有比较大的权限,才能发挥作用。

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徐本亮:

“媒体和公众对这次事件的关注和质疑,我拍手叫好。”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徐本亮说。他对浙江公益机构比较熟悉,还是“大熊猫”旧衣物回收项目发起方之一、环保组织绿色浙江的公益导师,对这次事件一直非常关注。

“现在项目失控了,这肯定和当初的期望不一致。公益机构在发起项目时,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可实施性、项目的风险以及防范风险的措施,以保证项目能取得预期的成果。这一点浙江很多社会组织都要吸取教训。我了解到现在有些社会组织做项目有点虎头蛇尾,只是追求活动启动时的轰动效应,但没有精心实施项目,不能保证项目成果,。”徐本亮说。

作为发起方的公益机构,在做项目时可能还不够专注,在这个旧衣物回收项目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人员还不够。现在问题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企业执行环节,但公益机构也有责任。当初发起项目时,没有很好地寻找和挑选合作伙伴,这点也是要反思的。

2014年,绿色浙江以“衣物重生”项目,获得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金奖。既然当时获得了荣誉,现在就要承担责任,履行承诺,做出成果。社会组织要习惯在监督下成长,要有公信力。“项目出发点还是很好的,现在有关各方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原因,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实现当初的目标。”徐本亮表达了期待。

相关报道:我们塞进“大熊猫”的旧衣到底去了哪里?

杭州大熊猫吃进的衣服到底捐出去过多少?

“申奇”是一家什么公司?塞进大熊猫的衣服到底去了哪里?

让“大熊猫”健康地活下去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快公益记者 黄安琪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