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B
开放式社区良渚文化村:创建了和谐的邻里关系
打开封闭式小区,形成街区式格局,除了让城市拥有更多“毛细血管”式的小路,缓解交通压力,也有利于打开藩篱,形成街里街坊的良好邻里关系。在这方面,准开放式的大型社区良渚文化村提供了一些借鉴。
据记者了解,良渚文化村由十多个小区组成,如探梅里、秋荷坊等等。这些小区更像是一个个组团,虽然也是封闭的,但整个社区却是开放的。譬如春漫里的底商,组成了一条新街坊商街,为整个良渚文化村业主服务,此外还有美食街、文化艺术中心等配套,为业主提供了可供交流的公共空间。
不同于封闭式小区邻里关系的淡薄,正是这种开放式的社区氛围,让良渚文化村业主的邻里关系更加融洽。2011年业主自发订立了《村民公约》,这是杭州大型社区第一份业主自律互助的“公约”。
也正因为良渚文化村名声在外,社区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良渚文化村的一些公共配套知名度很高,像这里的美食一条街、教堂还有矿坑公园,都已经成了不少新杭州人的旅游消费景点。”王先生是小区的业主,他告诉记者,有时候在美食街吃上一碗面都要排队半小时,更不用说双休日络绎不绝前来拍婚纱照的。
据王先生介绍,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只要是天气好的周末,美食街就会迎来大批的外来食客。“咖啡店、小吃店、菜馆,周末吃面基本都要拿号子。有些甚至是从市区过来。”美食街一家面店老板告诉记者,社区的开放,带来了大量的人气,也带来了消费力。
“我觉得这样的开放程度刚刚好,盘活了特色商业街。同时社区里的组团都设门岗,也有一定的私密性。”一位住在村里的咖啡店老板说。
良渚文化村的借鉴意义是,以后不再新建封闭式小区,但小区仍可以形成一个个私密的组团,而公共空间和配套的开放和共享,既可以避免很多小区商业因人气缺乏而难以经营,也能诞生像《老友记》里的中央公园咖啡馆那种有助于促进邻里关系的场所。
良渚文化村位于郊区,在杭州市中心,不少老小区其实都是开放的,如朝晖。但这些开放的老小区,也遇到停车难、消防救护通道受阻、公共绿地损毁等影响居民生活品质的问题。这些老小区如何既做到开放,又能解决这些问题,也考验管理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