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奉献 他们的心声 ——记春节坚守工地的G20峰会项目建设者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02-14 08:53   

    湖北人张绍明:

    一年365天

    保障杭州“城市之光”

张绍明坚守在岗位上。李震宇 摄

    张绍明坚守在岗位上。李震宇 摄

    本报讯 (见习记者 唐骏垚) 2月12日,正月初五,上午10点半,刚刚巡检完地下电力管廊的张绍明,回到地面。在通往地面的楼梯下方三角区域,摆放着一张折叠床。巡检完后,他就坐在床上休息一下,看看书,看看手机。

    张绍明来自湖北襄阳,今年50岁,是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浙江大学紫金港西区电力220千伏电力管廊出入口保安。工作在这个岗位上,已经有两年多了。

    “这个岗位需要自觉,没有责任心是搞不好的。”张绍明告诉记者,去地下管廊巡检没人监督,是需要自觉性的,“这条地下管廊很重要,不仅关系着千家万户居民的用电,还有附近的紫金港路提升工程、文一路地下通道工程,这些工程关系到G20峰会,春节期间都没有停工。”

    张绍明说:“这个工作对自己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无聊,也没人说话。”一个班次12小时,除了去地下管廊巡检一来回走7.4公里,花去两个半小时,其余时间事情比较少。

    2月7日,除夕,张绍明值白班。晚上7点下班后,他回到家里和老婆吃了一餐简单的年夜饭。饭后,他给在老家的爸妈打了个电话,报个平安,道一声“新年快乐”。

    50年的人生阅历让张绍明显得从容。说着过年不回家的事,他也只是简单几句“工作需要嘛”,“这个岗位离不开人”……脸上带着憨笑。

    “今天我值白班,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我们有3个人,两个人白班,一个人晚班。”张绍明告诉记者,另外一位同事去吃午饭了,“现在过年吃饭的地方少,要走得比较远,我们轮流吃饭。”

    值晚班的时候,张绍明喜欢上来看看路面的夜景,看着那一盏盏亮着的灯,他就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为杭州的“城市之光”提供一份保障。

    东阳小伙蔡旭军:

    定制东坡肉

    为工友备桌杭州味

蔡旭军准备拿手菜。 霍翟羿 摄

    蔡旭军准备拿手菜。 霍翟羿 摄

    本报讯 (记者 霍翟羿 通讯员 司法强) 见到蔡旭军是在大年初一,他正在做一锅炖排骨,时不时用勺子撇去浮沫。水汽蒸腾,但他始终全神贯注地盯着锅里。

    2月7日除夕夜,蔡旭军为G20峰会项目工地上的2000多位春节坚守岗位的建筑工人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食堂门口还贴着没来得及撤下的菜单:东坡肉、油爆虾、尖椒牛柳……

    虽然开车回老家只要两个多小时,但蔡旭军仍然选择度过一个最忙的春节,为来自天南地北的G20杭州峰会项目建设者们,送上自己精心准备的“杭州味道”。

    由于春节人手不足,蔡旭军被公司紧急调到工地食堂上,除了一个新人帮他打打下手外,食堂所有的大荤菜——也就是工地上为数不少的北方人口中的“硬菜”,都是他一手包办的。

    这位来自东阳的圆脸小伙子,爱吃也爱做菜,在杭州工作7年,从学徒变成食堂的主勺,不管是烹饪老家的沃面还是四川、湖南风味的菜肴,他都得心应手。不过,要说他最拿手的菜,还是东坡肉。

    “这是师傅教我的第一道大菜。”蔡旭军说起东坡肉这道杭州名菜,他打开了话匣子,“其实秘诀很简单,用黄酒代替水,煮的时间要够长。这道菜很费时间,至少要准备两个小时。”

    这道为工人们特地准备的东坡肉,和一般的东坡肉还有些不同:“东坡肉本来偏甜,但这里干力气活的人多,累了一天,吃甜的容易腻味,经常会剩下很多。所以这次,我特意把味道改得偏咸一些。”

    也许有人会觉得:没了甜味的东坡肉,还叫东坡肉吗?不过在蔡旭军看来,这样的争论远不如碗里的剩菜更让他揪心。对他来说,看到自己做的菜被大家一扫而空,这才是最高兴的事。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霍翟羿 见习记者 董小易 通讯员 王维诗 见习记者 唐骏垚 记者 霍翟羿 通讯员 司法强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