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绍明 涂玥/文 张之冰/摄
“网上菜场”服务不断升级
在确保菜品品质的基础上深挖个性化、定制化送菜服务
“‘网上菜场’想要运行上轨道、稳定持续发展,关键是菜品品质和服务要到位。”在谈到“网上菜场”发展前景时,吴伟民一再强调。而品质与服务也成为这一年多来菜场管理者以及网络运营商不断试错、不断提升的重点所在。
“我们的‘花样菜场’依托的就是老百姓最熟悉的家门口的农贸市场。长久以来农贸市场已经形成了相当严格的市场准入、农残检测以及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直接从农贸市场选菜,由经验丰富的市场管理员把关,菜品质量是最有保障的。即便是顾客收到货后觉得菜品不够好,我们也能提供免费换货服务。”负责运营微信平台“花样菜场”的当代互联科技负责人黄欣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网上菜场”配送的基本原则是先验货再签收,但哪怕是签收后再发现菜里面坏了,只要拍照上传给平台客服,获得认可后同样可以实现免费换货,为的就是提升顾客网上买菜的体验感和菜品满意度。
更多服务过程中的细节也在不断进行着微调。“过去我们的配送单都是手工抄的,费时费力不说字迹一潦草很容易出错,现在已经逐步改成电脑自动出单。在按需提供净菜、半净菜个性化切配服务的同时,我们下一步也正尝试将现有的塑料袋包装改成更保鲜、不易损坏的塑料盒包装,并且进一步拓展鲜活产品的配送范围和品类。”黄欣透露。
而就在上个月末,翰林农贸市场也率先在杭州核心城区实现了支付宝便捷支付。根据隶属杭州商旅集团旗下杭州市市场开发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宋集的设想,支付宝“落地”翰林农贸市场不仅仅意味着市民买菜时有了更便捷、快速的支付方式,更重要的是,随着服务的推进,市场今后还能结合后台数据库向来市场消费的支付宝用户实时推送市场活动信息、最新菜价、最新菜品等,从而更好地与公司在“口碑外卖”等平台上设立的“网上菜场”进行对接,提供更便利、优质的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服务。
像翰林农贸市场一样,杭州市市场开发服务下属的朝晖、茅廊巷、松木场、拱宸桥、察院前、半山六家农贸市场以及更大范围的杭城农贸市场都计划在明年实现更多形式的移动便捷支付。
如何比“网上菜场”更进一步?
杭城农贸市场积极探索转型创新之路
事实上,“网上菜场”只是一个缩影,是传统农贸市场在消费习惯变化与市场发展遭遇瓶颈之下主动突围求解的一种尝试、一种可能。它的背后,暗藏着更多创新思维的涌动,一种全新农贸市场生态的酝酿。
“最初尝试搞‘网上菜场’,就是因为传统农贸市场到了不得不转型发展的时候。但不可否认,消费者尤其是买菜的主力中老年人群还不习惯网上买菜,‘网上菜场’的菜价与农贸市场基本同步,缺乏价格吸引力,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网上菜场’的发展。”吴伟民口中这些“网上菜场”正面临的“痛点”却也正成为他以及更多杭城农贸市场管理者、政府部门、第三方机构希望农贸市场今后可以创新发展的突破点。
“一旦‘网上菜场’的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我们就有机会拿出部分菜品实现更少中间环节的源头直接采购,降低菜价。如果有一天市民发现辛辛苦苦跑出去买的菜还不如坐在家里点点便宜,那愿意尝试的人就更多了。”黄欣坦言,在推广“网上菜场”的过程中,很多市场的经营者都流露出了类似资源整合、集中采购的想法和意愿。
而在杭州市商务委员会(杭州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看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农贸市场转型升级,这种整合形态下的基地直供、源头直采并不意味着实体农贸市场是在自己“革”自己的“命”,反而是在为整个农贸市场更为彻底转型、创新发展腾出了更大的空间。
“把握时代发展趋势,顺应消费新需求,拓展‘网上菜场’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农贸市场还可以拓展出更多的新服务、新业态。比如,农贸市场能不能更好地围绕社区服务,转型成为社区服务综合体或邻里中心?那里有社区食堂、洗衣缝补、修理门锁等各类便民服务。再比如,农贸市场多出来的经营场地能不能变成环境好、功能全的中央厨房?市民既可以把市场里买的各种食材在这里进行粗加工,也可以请驻场的大厨帮忙直接把买来的高档、特殊食材制作成美食,打包回家或者直接坐在市场里吃等等。”杭州市商务委的这位负责人举例道。
无论是哪一种可能,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毫无疑问,农贸市场创新转型的步子都已经迈开。“除了卖菜,你家门口的农贸市场还能干点什么?”或许用不了多久,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