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抗战苦旅”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8-25 06:47   

    1937年战事逼近杭州,为防侵略者掠夺,《四库全书》被紧急转移

    9年一路“西迁”,历经艰难险阻,上百箱书籍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抗战苦旅”

毛春翔等工作人员与精心保管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在贵阳地母洞中合影(1942.5.10)

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抗战苦旅”

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当年,《四库全书》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始“西迁”之旅。 本报记者 王晨辉 摄

    “如果没有这么多前人的努力,这部《四库全书》,很有可能就落入日本人之手了。”说起抗战时期《四库全书》的“苦旅”,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主任童圣江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存放于“南北七阁”,杭州文澜阁是其中之一。1912年夏,《四库全书》离开了文澜阁,被搬到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1937年,战争的烽火烧到杭州,为了保护这部古籍,《四库全书》开始了长达9年之久的“逃亡”旅程,从富阳、建德、龙泉到贵阳、重庆, 1946年7月5日才再次回到杭州。虽然一路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但这部《四库全书》基本没有受损,很好地被保存了下来。

    战事逼近,古籍被紧急转移

    夏末的西湖边,凉风习习,孤山路上,游人如织,而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依然宁静、安详,一如78年前的夏秋之交。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西湖边虽然还是一片安宁,但周围却已硝烟四起,沪杭线也不断遭到日机侵袭。童圣江说,他的老领导,当时的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陈叔谅担心阁书被炸,就命令总务组赶制木箱,准备迁移。

    7月末,情势进一步恶劣,于是,陈叔谅决定8月4日开始运书,目的地为富阳鱼山石马村赵宅。

    如果当年不把这些书转移走,那么,它现在会在哪里呢?童圣江说,这些书可能就在日本的某个图书馆里了。

    童圣江说,对于《四库全书》这样的古籍,日本人也非常垂涎,他们曾成立了一个机构,叫“占领地区图书文献接收委员会”,掠夺沦陷区的珍贵古籍并运往日本。1938年2月,这个机构还派了9个人从上海赶到杭州,花了好多时间寻找文澜阁《四库全书》。

    1937年8月1日,全馆职员集中在浙江省立图书馆孤山馆舍,点书装箱,一直到3日凌晨。共装有《四库全书》140箱,还有88箱的《古今图书集成》,加起来是228箱。

    “228箱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放在一起,可以把一间五六十平方米、3米高的房子全部装满。”童圣江向记者打了这么个比方,而且书不像别的东西,特别重,搬起来很费气力。

    8月4日早晨,这些书被搬离孤山,运到了钱塘江边,装了一大船,5日中午到达了鱼山。童圣江说,当时的船,是人力船,虽然杭州到富阳不远,但也要走一天一夜。

    从鱼山的江边到石马村,有7.5公里路,而且都是崎岖的山路,车子没法行,工作人员就在当地雇佣了上百名工人,两人抬一箱,花了半天时间才抬到。

    赵宅主人是当地一位富豪,因为刚刚新造了大房子,旧的房子暂时空了出来,这些书就被放到了其中,当时的浙江省立图书馆善本编目员兼孤山分馆主任干事毛春翔与一位工友在那里保管图书。

    从富阳到龙泉,古籍辗转浙西山区

    《四库全书》存放在富阳的时间非常短,1937年10月,日机频频轰炸杭州,在鱼山都可以清楚地听到爆炸声,阁书的安全顿时成了问题。于是,有人建议将书迁到建德。浙江省立图书馆总务主任史君美诚出面,借了200多元,雇工搬运书箱到江边,装船向建德驶去。

    相比起上一段水路,从富阳到建德,显得更为艰难。童圣江说,过了桐庐后,由于船重水急,很难正常行驶,毛春翔搭军车去建德,找到馆长陈书谅,由他请浙大派大卡车一辆,将书分批运到建德北乡松阳坞暂存。

    没过多久,杭州沦陷,建德震动,将《四库全书》继续存放在建德,显然已经不安全,浙江省立图书馆又派出人雇民船将书运到金华,又找车转运到龙泉,暂存在龙泉县城中心学校。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记者 王晨辉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