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文泽路边的充电桩
为何运营商做好了闲置三年的准备?
民营资本投入充电桩建设,如何破局?
冲着上牌不需指标,还有额外补贴,杭州小伙刘胖(化名)买了一辆电动汽车。可是,买车之后,刘胖的苦恼却越来越多:车买了,要充电,但小区不给建充电桩;好不容易拉好了充电线,又怕开出去半路“趴窝”。
“夏天我都不敢开空调,就怕把电用完了。”刘胖说,其实他很明白,充满一次电后足够在杭州主城区开个来回,但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就好像带着一只随时会没电的手机一样。
说白了,他的担心源于街头充电桩太少,少到几乎找不到。
而这种情况,正开始改变。昨天,杭州首批街面收费充电桩“电蚂蚁”正式在下沙投入运营。
事实上,这样的充电桩运营商在杭州已有两家。
“想买电动汽车的人,怕没有充电桩,不敢买;想安装充电桩的企业,觉得买电动汽车的人太少,不敢装。”一位业内人士道出了这个行业的怪圈。
而要打破这个怪圈,需要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在这个行业,浙江民营资本的胆量值得称道。一辆四座电动汽车,充满电约需46元
“电蚂蚁”出自杭州约行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李岳峰告诉记者,“从这周开始,我们的第一批收费充电桩正式投入运营。”
首批投入使用的收费充电桩有65个,分布在下沙14个点。
昨天,记者来到下沙文泽路的地铁站附近,在一个快速公交站背后的收费停车位上,找到了6个“电蚂蚁”充电桩。它们看上去,很像市区常见的“咪表”。
“一辆电动汽车来这里充电,如果充满电,至少要三个小时,但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是‘补电’,所以每次充多少电,都是由车主自己决定的。” 李岳峰握着充电桩的充电口,向记者进行演示。
他说,“电蚂蚁”的充电方式主要有两种:办一张充电卡或下载一个相关的App。“充电卡就好比油卡,直接在充电桩上刷一下就行;用App也非常简单,扫一下机器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充电。”
“电蚂蚁”属于智能充电设备,减少了人工成本。这一点很重要,可以让每一次使用充电桩的成本降低。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电费是1元/度,外加运营商服务费1.3元/度。总共收费2.3元/度。”这是“电蚂蚁”目前的收费标准,前者是国家电网收的,后者是国家允许由运营商收取的。
“我考察过北京、常州等城市的收费充电桩模式,他们的收费标准比我们高。”李岳峰说,以一辆四座的电动汽车为例,通过“电蚂蚁”充满电约需20度电,一共收取46元。
记者了解到,电动汽车需要的电量,会因车型等情况而有所不同。有些微型电动汽车,只需10度电。
在现场体验中,记者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新用户如果要使用这些收费充电桩,首先要去该App注册,然后才可以使用各类支付方式支付充电费用。而注册后,目前需要24小时后台验证。
“这个我们会慢慢改进。”“杭州约行”的工作人员表示。
【现场】国资、民资携手,合理利用资源
首批选择在下沙起步的“电蚂蚁”,是如何站到了主路旁?
记者从“杭州约行”了解到,它采取的是国资、民资携手的路子,由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属国有企业杭州和达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和民企浙江硕维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
“差不多是国资占7成,民企占3成。” 李岳峰说。
正是这个优势,让“电蚂蚁”拿下了下沙的一些公共资源,未来进车站、机场都有可能实现。
“如果是民间资本来进行运营,未必能享受公共资源,而充电桩必须设在这些最热闹、最便捷的地方,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
去年3月,国家电网呼吁市场投资放开,欲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共同建设充电桩。在各种利好政策不断出台的背景下,更需要的是各地政府的推广热情及扶持。
事实上,这样的信号在杭州已经开始显现。上个月获得杭州市政府批复的,《杭州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近期布点规划》,要求新建的商务办公楼、住宅、酒店宾馆、超市卖场等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和自走式城市公共停车场,按不低于停车位总数10%的比例,配建充电桩位或预留充电设施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