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申遗成功一周年 全程参与的申遗专家王水法举行专题讲座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6-24 06:41   

大运河申遗成功一周年 全程参与的申遗专家王水法举行专题讲座

大运河申遗成功一周年 全程参与的申遗专家王水法举行专题讲座

运河塘栖段 快拍小友 运河风 摄(快拍快拍网运河摄影奖获奖照片)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成功申遗。1年后的6月22日,在傍河而建的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全程参与西湖和大运河(杭州段)申遗工作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申遗专家王水法,走进“工美大讲堂”。他带来了《运河因文化而走运》专题讲座,与杭州市民分享中国大运河申遗前后的趣事逸闻,展望后申遗时代对大运河的保护和价值开发。

“第一眼美女”前期评估仅获“待定”

王水法老师曾担任杭州西湖、运河申遗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一职,对西湖和大运河两项世界文化遗产,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围绕“运河申遗与西湖有哪些不同点”、“运河在申遗过程中靠什么制胜”及“运河文化对杭州城市人文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哪些重大影响”三大方面精彩开讲。

运河和西湖申遗事项有很多不同之处,包括申报主体不同(西湖是独家申报;运河是联合申报)、形态不同(西湖是一处面状遗产;运河是一处线状遗产)、功能结构不同(西湖主要功能以休闲养性、旅游观光为主;运河除具有同样的人文景观功能外,还具有交通运输和水利排灌两大实用功能)等。

杭州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也是浙东运河的起始点,成为这次申遗的重要节点城市。

和西湖相比,运河缘其流淌时间之长,流经地域之广,灌溉运输功能之强,遗产影响范围要大得多。但是在这样一位遗产专家眼中符合多项申遗标准的“第一眼美女”,在申遗过程中却经历了不少波折。

亲历现场的王水法说,在前期评估中,对比于西湖的“直接通过”(yes),大运河只获得了“待定”(defer),需要准备更充分的材料在遗产委员会上进行陈述。这也给中国大运河申遗代表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旷世运河”长度是巴拿马运河的33倍

“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最大区别在于可识别性不强。文化像一本书、一幅画、一首诗,需要细细读、慢慢品。”王水法说。

201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委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世界遗产专家、来自印度的莉玛·胡贾女士,考察中国大运河。作为“考官”,胡贾女士将出示一份详细的考察报告,交由世界遗产专家们讨论和判断,中国大运河是否具有世界遗产价值。

考察过程中有个细节:王水法教胡贾女士用毛笔写了“旷世运河”四个大字。

“其实,我是想用这4个字告诉专家,运河的旷世价值。”他说。

“绵延两千年、流淌两千年”的中国大运河,以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创造性地将零星分散不同流域、不同历史时期的运河长距离地连为一体,它跨越了地球的10个纬度,其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大运河作为一处典型的活态遗产,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和水利排灌功能,即便是部分废弃河段,其水工设施遗存、管理设施遗址,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状态,都有真实的文字记载和文物实证。

“这在农业文明技术条件下,是难以想象的非凡壮举与创造。因此,大运河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的第一条:代表人类创造精神的天才杰作。”他说。

相关:运河申遗 波澜不惊中见丰饶 王水法眼中的申遗路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杭州成为双遗城市

大运河申遗,杭州段为什么能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魏奋 通讯员 沈欣宁 制图 沈浩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