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忠说,在道路贯通的时候,路名就已经取好了,原来的“重工路”的路名就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两段路,一段是沈家路(东新路——石桥路),一段是华中南路(石桥路——杨家路)。
但是,当地居民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条路叫“华中南路”的。
陆明忠说,“现在,路名已经申请好了,也经过了地名办的审批公示,确定叫华中南路。可能是附近的居民一直没注意。”
那么,既然路名确定了,为什么迟迟没有设置路牌和门牌?
陆明忠解释,“路牌确实拖了比较久了,主要是因为还没有和制作路牌的施工单位对接好。”
陆明忠表示,将尽快落实路牌和门牌的施工制作单位,把路牌、门牌早点挂上去,让大家一目了然。
“一路多名”的尴尬是怎么造成的?
为了解道路取名的相关事宜,记者昨天还采访了杭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杭州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
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杭州地名的命名原则:“谁建设谁申报”。也就是说,一条路建设好后,道路的建设单位负责向路段所在区地名办进行申报,再由区地名办向市地名办申报,经市地名办审批后向市政府申报,批复同意后进行公示,最后地名上墙挂牌。
而一些道路之所以会出现很多不同的名字,是因为一条道路从规划时,规划部门会取一个“规划名”;建设时,施工单位取了“施工名”,比如叫“重工路”;道路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申请地名时又取了“申报名”。
最后,按照规定,路名需要道路的建设单位来申报,需要有道路的规划等相关资料和手续,到区、市地名办层层审批时确认的“审批名”,直至通过市政府审批后的“公示名”,要历经许多道程序把关,只要没有经过审批公示,自己取的地名都是不符合政策的。
今年一季度,杭州市地名办就收到申报地名100多条,其中仅5月7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一次性对外公示地名达57条。
地名办工作人员说,“新建设好的道路之多,你想也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