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全国最早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市老年人口数达142.97万,占户籍总人口数比例将近20%。预计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接近200万,也就是说,大约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2014年,我市老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县(市)党委政府和老龄工委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以“品质杭城,幸福养老”为主旨,紧系老年民生,惠及老年民利,把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各项需求作为出发点,在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管理、文化养老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新成果。
探索老年人权益保障杭州模式
老年人权益保护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立法保障老年人权益?在市人大的支持下,《杭州市老年人权益保障规定》被列为2014年市人大地方立法的正式项目。
市老龄工办将立法调研、意见征求与条款的起草修改相结合,既注重条款内容的合法性,也着眼于本地特色和现实可行性,规范家庭、政府、社会等不同主体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方面的责任。目前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二审。为与省人大常委会今年1月新颁布的《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做好衔接,将待该条例实施一定期限后,再对《杭州市老年人权益保障规定》(草案)作具体修改,以更好地体现杭州地方立法特色。
制度创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民资参与度不高,基础服务设施薄弱,人才匮乏,医养护衔接不畅……针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各种瓶颈问题,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卫计委等单位以市政府名义连续出台重要文件,如《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推进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的实施意见》等。
这些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养老产业规模显著扩大,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去年,市本级安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贴1.65亿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补贴3.12亿元;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费1.062亿元,并安排政府性基金1800万元,加大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城乡统筹。
适老化设施建设让老人生活更便利
为推进养老服务体系与社会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强化社区为老、老少共融,去年,市老龄工办探索开展老年宜居环境示范点建设,与浙工大养老服务评估中心合作,调整和完善示范点评估标准,选树示范社区打造老年宜居环境样板。相关单位和有关社区也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推进适老化设施建设。如建设部门充分利用道路建设有限空间设置步行休息场所,新建的10处人行过街天桥都安装自动扶梯。公交集团调整公交线路,解决第三社会福利院公交配套问题,定期前往有关社区听取老年居民的意见,使公交线路、时间设置便于老年人出行。残联推进无障碍设施入户,为1300余户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司法系统对80岁以上高龄、失能半失能、贫困以及空巢老人提供上门法律援助服务。城投集团下属服务窗口均开通“老者快速通道”,为老人提供便捷的服务。体育、教育主管部门积极营造中老年人体育健身环境,六城区251所学校(校区)体育健身场地向社会开放,占主城区学校的94.36%,全市共有559所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实现向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