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场什么样的台风?
92岁周大伯:
凌晨2点刮起来,第二天城里面目全非
还有很多读者来电,跟我们细说1956年杭州那场超强台风。
今年72岁的曹大伯,他父亲当年就在戚继光纪念塔附近的杭州饭店(现在的香格里拉饭店)当厨师,做杭帮菜热菜,家住现在的安定路游泳馆那一带。
“那年我12岁,一夜大风大雨过后,家里的房顶被风卷走了,那时房顶还都是草呢,爸爸领着我们(台风来临前被疏散到安全地带)从房前经过,到饭店安排的栖霞岭那里住。”曹大伯说,父亲在大饭店当大厨,还蛮受照顾的,在栖霞岭过渡一段时间后,他们又搬到了曲院风荷对面。
回忆起那场台风,曹大伯说,真的很大,他去栖霞岭的路上,看到很多树都倒了,很多人都背着铺盖找地方住。
我查了中华书局1999年版的《杭州气象志》,在气象灾害年表中写着:1956年,8月1日,12号强台风袭击杭州,市区风力达到十级以上,雨量最大达到237毫米。
对于这场台风,给我们提供照片的来大伯记忆也很深刻。
他说,自己那年18岁刚开始上班,第一份工作是在官巷口那边的洋楼里,是一家医药公司。台风好像是夜里刮起来的,早晨下起大雨,中山路上到处都是碎玻璃片,路边的树都倒了。“我弓腰顶着一个纸箱子往官巷口的洋楼里走,根本直不起身子,还怕玻璃落到头上来,刚上班要争表现,班还是要上的……要不是表现这么好,就没有后来选到肉联厂去上班,还被派去北京听苏联专家讲制冷技术……”
我查阅了1956年8月1日—3日的《杭州日报》,这几天头版都是关于12号超强台风的报道,但多侧重于表现人民群众抢险救灾的精神面貌。
1号是预报性质的动员,《赶紧搬运物资》一文中报道,江干区组织1000名搬运工,把海月桥码头的3000担稻谷抢运入仓。还有一则郊区农民在解放军官兵和工人的支援下,把9000多亩早稻抢收完毕的新闻——古荡乡(现在古荡一带已是城市中心地段)在杭州麻纺机厂、冷气制品厂60多个工人的帮助下,7月31号中午就把891亩早稻突击抢收起来。
在8月2日、3日台风过后的新闻中,有一则非常温暖,标题为《夏令营中的儿童睡得很好》,说的是台风来临前,一些出门参加夏令营的孩子,被转移到一处坚固的房屋中,外边狂风暴雨,这些孩子室内安然入睡。
大多数新闻都是从生活角度来写的:杭州市食品公司昨天晚上杀了200头猪,20头羊,10头牛,供应今天的市场……杭州酒家、知味观、奎元馆等都有各种炒菜、面类、馒头供应等。
一篇题为《龙井秋茶生产正常》的报道中说:台风过境时,并不是贴着地面走,茶树很矮,大多数都未受波及,预计秋茶正常生产,市民不要担心喝不到龙井茶。
另一篇题为《钱塘江边的杭州榨油厂恢复生产》的报道开头这么写:屹立在钱塘江边的杭州榨油厂的高耸烟囱,昨天又冒出了浓烟。全厂职工照常生产,没有一个缺勤。
92岁的周大伯,说起那场大风,记得很清楚。“我当时在杭州做公安,要执勤的,台风是8月1日凌晨2点刮起来的,刮了近三个小时,第二天早晨,城里面目全非,西湖边的树木都倒了,旧社会留下的老房子,几乎都被台风掀开了房顶,我90多岁了,在1988年见过一次大台风,肯定没有1956年这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