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读者集体回忆还原戚继光纪念塔历史 塔可能直到1965年才被人工拆除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2-13 07:30   

   读者来大伯提供的以戚继光纪念塔为背景的老照片,摄于1958年6月。

    1956年的台风没把塔吹倒,却让人印象最深

    92岁周大伯:1988年的台风都没有那场大!

    《平湖秋月旁曾经有座戚继光纪念塔》后续报道

    杭州有位68岁的王大伯,前几天漫步孤山路时,突然想起了小时候这一带的景象,印象最深的是,距离平湖秋月不远的湖面上,有一座当时算是西湖标志性的建筑物:戚继光纪念塔。王大伯说,这座塔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修建的,听说是五十年代那场大台风,把塔吹倒了。这座塔,很多老杭州人都有记忆的。

    我们查了一些资料,也咨询了杭州的文史学家,但这座曾被称为“西湖第四岛”的塔到底是倒在哪一年,是被台风吹倒,还是“破四旧”时人为因素推倒的等问题,还在继续求证中。。

    塔不大可能是1956年的大台风吹倒的 读者来大伯:有1958年的照片为证

    报道见报后,昨天有很多读者来电,都觉得戚继光纪念塔不大可能是1956年(昨天的文中误写为1957年,感谢读者纠正)那场大台风吹倒的。

    77岁的来大伯说,他找到自己的一张黑白老照片,保存完好,当时就是专门挑戚继光纪念塔为背景照的。

    那些年,拍一张照片不比现在,很难得很珍贵。通常,照相馆都会在下面写上××处留影,标上时间。来大伯这张照片底标注的年份是:1958年6月。

    来大伯说,这张照片能证明戚继光纪念塔至少1958年时还存在。

    来大伯笑着介绍照片中的人物:右边个子最长的那个人是他,最左侧白衬衫扎进裤子的是老朱,当时他们都只有20岁(现在流行语讲,还是个“小鲜肉”),都是肉联厂的制冷员。那两个女同志,当时都30多岁,是广东那边派来杭州学习制冷知识的,算是徒弟了,当时她们要走了,两个师傅陪同西湖边走一走,留个影作为纪念。

    读者刘大伯也说,他也在1958年到戚继光纪念塔上来玩的。“我是江西人,原先在南昌当空军,1958年2月8号——调令上都写着时间的,调到杭州钢铁厂当技术员。我到杭州工作第一个休息日,就约了三个老乡到西湖边来玩,在湖滨路那里租了一条手划船,先是到三潭印月玩了一圈,然后就到了戚继光纪念塔那里。当时印象很深,也以为戚继光跟自己一样都是军人,也都是外地人,无论到杭州来抗倭,还是工作,都算是作贡献了,所以爬上塔顶,望着西湖,站了很久很久……”

    那是一场什么样的台风?

    92岁周大伯:

    凌晨2点刮起来,第二天城里面目全非

    还有很多读者来电,跟我们细说1956年杭州那场超强台风。

    今年72岁的曹大伯,他父亲当年就在戚继光纪念塔附近的杭州饭店(现在的香格里拉饭店)当厨师,做杭帮菜热菜,家住现在的安定路游泳馆那一带。

    “那年我12岁,一夜大风大雨过后,家里的房顶被风卷走了,那时房顶还都是草呢,爸爸领着我们(台风来临前被疏散到安全地带)从房前经过,到饭店安排的栖霞岭那里住。”曹大伯说,父亲在大饭店当大厨,还蛮受照顾的,在栖霞岭过渡一段时间后,他们又搬到了曲院风荷对面。

    回忆起那场台风,曹大伯说,真的很大,他去栖霞岭的路上,看到很多树都倒了,很多人都背着铺盖找地方住。

    我查了中华书局1999年版的《杭州气象志》,在气象灾害年表中写着:1956年,8月1日,12号强台风袭击杭州,市区风力达到十级以上,雨量最大达到237毫米。

    对于这场台风,给我们提供照片的来大伯记忆也很深刻。

    他说,自己那年18岁刚开始上班,第一份工作是在官巷口那边的洋楼里,是一家医药公司。台风好像是夜里刮起来的,早晨下起大雨,中山路上到处都是碎玻璃片,路边的树都倒了。“我弓腰顶着一个纸箱子往官巷口的洋楼里走,根本直不起身子,还怕玻璃落到头上来,刚上班要争表现,班还是要上的……要不是表现这么好,就没有后来选到肉联厂去上班,还被派去北京听苏联专家讲制冷技术……”

    我查阅了1956年8月1日—3日的《杭州日报》,这几天头版都是关于12号超强台风的报道,但多侧重于表现人民群众抢险救灾的精神面貌。

    1号是预报性质的动员,《赶紧搬运物资》一文中报道,江干区组织1000名搬运工,把海月桥码头的3000担稻谷抢运入仓。还有一则郊区农民在解放军官兵和工人的支援下,把9000多亩早稻抢收完毕的新闻——古荡乡(现在古荡一带已是城市中心地段)在杭州麻纺机厂、冷气制品厂60多个工人的帮助下,7月31号中午就把891亩早稻突击抢收起来。

    在8月2日、3日台风过后的新闻中,有一则非常温暖,标题为《夏令营中的儿童睡得很好》,说的是台风来临前,一些出门参加夏令营的孩子,被转移到一处坚固的房屋中,外边狂风暴雨,这些孩子室内安然入睡。

    大多数新闻都是从生活角度来写的:杭州市食品公司昨天晚上杀了200头猪,20头羊,10头牛,供应今天的市场……杭州酒家、知味观、奎元馆等都有各种炒菜、面类、馒头供应等。

    一篇题为《龙井秋茶生产正常》的报道中说:台风过境时,并不是贴着地面走,茶树很矮,大多数都未受波及,预计秋茶正常生产,市民不要担心喝不到龙井茶。

    另一篇题为《钱塘江边的杭州榨油厂恢复生产》的报道开头这么写:屹立在钱塘江边的杭州榨油厂的高耸烟囱,昨天又冒出了浓烟。全厂职工照常生产,没有一个缺勤。

    92岁的周大伯,说起那场大风,记得很清楚。“我当时在杭州做公安,要执勤的,台风是8月1日凌晨2点刮起来的,刮了近三个小时,第二天早晨,城里面目全非,西湖边的树木都倒了,旧社会留下的老房子,几乎都被台风掀开了房顶,我90多岁了,在1988年见过一次大台风,肯定没有1956年这次大!”

    读者何先生认为

    塔应该是1965年拆掉的

    但是,戚继光纪念塔在那场大台风中保存下来了。周大伯后来路过孤山路,专门看了看这座塔,完好无损,还有人上去登高望远。

    “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召开时,我已经5岁,还隐隐约约记得,父母带着我到那里坐小火车,还走过上面有亭子的桥,然后爬塔,就是后来改名为戚继光纪念塔的这一座,当时西湖博览会留下三个东西:纪念桥、纪念堂、纪念塔……”

    那么,不是倒于1956年超强台风的戚继光纪念塔,到底是怎么消失的呢?

    读者何先生认为,塔应该是1965年拆掉的,1962年他在杭州第九中学念书,还跟同学划船到塔上玩过,离船时,怕有人把船划走,他们还把船桨卸下,像现在晚上停电动车,把电瓶拿下来一样,抱着船桨爬纪念塔。过了三年再去看这个塔,发现已经拆了,不仅这座塔,当时一公园到六公园的抗战纪念塔,北伐军纪念塔、苏小小墓都一起拆掉了,有的后来复建了,有的考虑到湖面的干净、留白,就没有再建。

    关于这个信息,曹大伯也表示认同。1965年左右,他父亲在那附近的杭州饭店做厨师,当时“文革”快要开始,戚继光纪念塔上面搭了脚手架,应该已经开始拆了,塔座上的四头铁牛也拆走了。

    为什么能记得这么牢?曹大伯说,还是那场台风啊,当时看到要拆了,说台风都刮不倒的东西,多好啊,为什么要拆呢?父亲是杭州饭店做大厨师的,见过大世面,不让他乱说话。

    曹大伯又想起做大厨的父亲。“台风中,父亲领着我们一家人找地方住,他80年代就早早去世了。”

    现在,曹大伯的妈妈已90多岁高龄,还住在曲院风荷对面,后来他受父亲影响,辞掉铁路上煤工,也做了厨师,跟父亲做杭帮热菜不同,他专做点心。而曹大伯的儿子也承了父业,但只做冷盘。祖孙三代的工作地点都在西湖一带,离当年台风吹不垮的戚继光纪念塔不远的饭店里。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刘兆亮  编辑:易晔
返回
我们查了一些资料,也咨询了杭州的文史学家,但这座曾被称为“西湖第四岛”的塔到底是倒在哪一年,是被台风吹倒,还是“破四旧”时人为因素推倒的等问题,还在继续求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