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公用电话亭,你还好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2-03 08:04   

    新闻导读:出门在外,急着要打电话,可是手机却没电了。这时候,你是不是特别怀念某样已经淡出我们生活的设施——公用电话亭?那些一路见证着杭州城市发展的电话亭,它们现在还好么?

 

    曾经电话亭密集的延安路,如今一座也难觅

    有关部门说,今后将着力打造新式电话亭,有wifi还能进行治安监控

    出门在外,急着要打电话,可是手机却没电了。这时候,你是不是特别怀念某样已经淡出我们生活的设施——公用电话亭?

    近日,市民张先生就遇上了这样的情况。当时他走了近两公里路,想要找一个路边的公用电话亭“救急”,结果一直走到北山路西泠桥附近,才发现一个,可一拿起话筒,发现竟是坏的。

    事后,张先生打进本报热线称,曾经遍布杭城街头的公用电话亭,这些年正在渐渐地消失,而它却承载着一代人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

    那些一路见证着杭州城市发展的电话亭,它们现在还好么?

    电话亭的故事

    18年前寒夜的公用电话亭

    挽回了一段岌岌可危的感情

    张先生,单名一个亮字,吉林人,今年40岁。他来杭打拼20年,后来在杭州买了房结了婚,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对张亮来说,杭城的公用电话亭有着特别的意义。

    20年前,只身一人来杭的他,身边没有一个熟人。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每天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候,就是靠在公用电话亭边,和家人、女友聊上几句。

    “那时候穷,打电话都掐着时间,没说几句就挂了。可是,能听到家人和女朋友的声音,觉得这一天的辛苦都烟消云散了。”张亮有些感慨。

    当初的女朋友,如今已是爱人,张亮说,多亏了那个电话,才挽救了这份感情。

    那是1996年的冬天,他照例打电话给女友,而那一头却提出分手,理由也充分,“见面太少,相隔太远,她对我渐渐失去了信心。”

    那个电话足足打了一个多小时,张亮最后说,“我一定会努力把你接到杭州来,给你幸福的生活。”

    此后的日子,虽然还是辛苦,但张亮的目标更加明确。他还是每天一个电话,向家人和女友“汇报”自己的努力:手头渐渐有了积蓄,入股朋友的公司,生意越做越好,终于有一天,他实现了电话中对女友的承诺。

    “好多年都没拎起过公用电话的话筒了,如果有一天它真消失了,会不舍吧,毕竟它见证了我的青春,我的奋斗。”张亮说。

    曾经排队都会给父母打电话

    有了手机联系却越来越少

    在徐玉茹看来,公用电话亭是她在外求学时,和父母沟通的唯一纽带。

    1997年,徐玉茹考上了北京的大学。大学四年里,她和家人联系的工具,就是校园里的那几座公用电话亭。

    “当时,学生很少有人用得起大哥大,而每天晚上,宿舍楼前的那几台公用电话前总会排起长队。”

    那时候,徐玉茹每周至少往家里打两到三个电话,和爸妈聊聊大学里的见闻,关心关心爸妈的身体。

    让她印象很深的是,读到大二时,校园里的公用电话亭就要靠抢的了,因为很多面临找工作的学长都配了BP机,经常要回电话。而她只能挑晚餐时段,抢到公用电话给家里打个电话。

    大学毕业后,徐玉茹回到杭州,工作第一年攒钱买了个手机。如今,她的手机已经换成了最新潮的iPhone6,但是却发现,自己跟父母的联系却远没有当初排队打公话时频繁了。

    “很多时候忙工作、忙家务、忙着带孩子,哪怕拿着手机也都在刷朋友圈、玩游戏,忘了跟父母多联系,想来真是不应该。”

    说到这里,徐玉茹掏出手机给母亲打了个电话,说这周带着老公孩子回家吃饭。电话那头的语气明显雀跃起来,徐玉茹的脸上却有些愧疚。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见习记者 华炜 文/摄  编辑:高婷婷
返回
出门在外,急着要打电话,可是手机却没电了。这时候,你是不是特别怀念某样已经淡出我们生活的设施——公用电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