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餐厨垃圾安全回收不足一成 治理“地沟油”迫在眉睫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1-22 08:13   

    餐厨垃圾变沼气,能减量80%

    餐厨垃圾处理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餐厨垃圾的主要成分是油脂、蛋白质和水分。一方面,餐厨垃圾具有明显的污染物特性,俗称“地沟油”,是一种有毒有害的垃圾物质。

    由于目前代表省尚未建立和完善对餐厨垃圾的系统化管理,导致“地沟油”大都在城市的下水道里悄悄流淌;另一方面,餐厨垃圾可以制造生物柴油。与普通石化柴油相比,生物柴油不仅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而且可大大降低PM2.5,改善大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代表省常住人口已超过5500万人,按照每万人一天1.5吨餐厨垃圾量计算,每天就会产生8250吨餐厨垃圾,如果加上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油脂及城市污水池中残留的废油,全省一年就能提炼出不少于60万吨“地沟油”。

    目前,代表省有3家上规模的生物柴油制造企业,每年需消耗20万吨地沟油原料,而代表省当前能安全收集的“地沟油”原料不足5万吨(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个体捞油经营户收集的),其余“地沟油”原料一部分依靠上海、江苏等地的餐厨垃圾回收处理企业供应,大部分则不得不通过非正常渠道从江西、安徽、河南、山东等地的个体捞油经营户中购买。

    代表建议,借鉴上海等地的成功经验,加快制定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法规和完善其配套政策。加强对餐厨垃圾管理的执法力度,将回收、运输、处置等工作纳入环保部门的正常监管中。

    同时按照餐厨垃圾“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体系,政府应当建立餐厨垃圾回收处置的财政补贴制度。

    天子岭填埋场

    被房地产项目包围

    控制规划刻不容缓

    对于“垃圾围城”的破解之道,代表认为需要社会各界加强沟通,化解邻避主义,形成垃圾治理社会共治的认识。

    天子岭填埋场是目前杭州市主城区及余杭区增量垃圾唯一的末端处理设施。但近年来,随着垃圾填埋量的增加,填埋场处于超垃圾量、超警戒水位、超承载能力及垃圾高含水率、垃圾堆体高水位、高填埋量的“三超三高”状态。

    近年来,园区建设一直是“螺蛳壳中做道场”,园区厨余垃圾一期项目、餐厨垃圾一期项目等即使在利用边角用地并向空中发展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情况下,整个园区空间也已十分局促,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能力已至极限,环境容量已经饱和。

    与此同时,天子岭周边除原住民又增加了大量新住户,杭州拱墅区北部、丁桥和余杭区崇贤、星桥等地块持续开发,周边楼盘大量建成、居民陆续入住,仅天子岭填埋场周边5公里范围内已有社区、新楼盘等各类居住点83个。因此,控制规划刻不容缓。

    目前,天子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各项工作正在科学、扎实、有序推进,但仍然面临着没有时间余地、没有形成系统、没有形成合力三大困难和问题。

    代表建议需进一步加强与周围石塘社区村民、半山街道等地的沟通,增进了解,取得理解。组织周边楼盘的居民参加“跟着垃圾去旅游”体验,通过实地参观,现场交流,取得理解、支持,形成“垃圾治理社会共治”的认识。

    垃圾到底要怎么分类?代表觉得要根据最终处理的方式来分类。

    像填埋和焚烧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那就可以焚烧的分一类,填埋的分一类。分类不能太复杂,不然老百姓搞不清楚。垃圾分类不一定能一步到位,可以考虑分两步实施。考虑到浙江省的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基础条件较好,可先按照日本早期经验,分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资源垃圾三类,待条件成熟时,再进行资源化细分。

    根据国际经验,城市垃圾处理要靠民间企业的高度参与,建立起“政府监管—企业主导—社区辅助—居民负责”相结合的责任体系,才能实现城市垃圾处理系统的长治久安。

    虽然杭州等城市早已出台了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城市垃圾处理等城市公用设施建设领域的规定,但缺乏细化的具体操作办法,实际成效不明显。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章高航 魏皓奋  编辑:高婷婷
返回
在“垃圾围城”的窘境之下,如何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成为昨天省“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