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门通过统筹平台领取任务
切中要害分头实施
“平心而论,过去的整治的确未切中要害,”黄胜这样回应王女士的观点,“改善绿化是没错,但不解决截污的问题,河道发臭的本质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其实,管理一条河道,各政府部门是有不同分工的。拿赵家浜河来说,街道是属地管理,河道发生问题,要其他部门来协助;区一级城管局有对河道进行施工、整治的职能;区一级环保局,则主要负责河道水质的检测工作。
五水共治工程启动后,赵家浜河被列为了今年必须完成治理的河道。而作为属地管理的“东家”,小河街道,就要担起统筹、协调的工作。
环保局的专家给出建议:沿河的生活污水排放量太大。且经过检测,氨、氮等排放物,也是赵家浜河的主要污染源。
要阻断污染源,就涉及截污纳管,这属城管局的职责范围。
“建立河长制以后,对河道治污就有了统筹各部门的工作平台。”黄胜告诉记者。
作为治理赵家浜河的责任主体——小河街道,归纳专家意见,列出整治计划,向职能部门分派具体工作。
对于打铁弄农居点的生活污水直排问题,最终以末端截流、收集处理的方式解决。
对于沿河小区的阳台废水问题,则采取了管道改造,将废水引入了污水管网。“许多居民习惯把洗衣机放在阳台上,这样,洗衣机的废水,就会随着雨水管道排入河道。”环保部门解释。
“相当于各部门通过这个统筹平台领取任务,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同时,要反查执行这项任务的依据,也有据可循。”黄胜说。
如此,不同部门之间,也就没有了推诿、扯皮等情况。
清理淤泥全过程透明
没有接到一起居民投诉
截住了污染源,接下来就是对河道进行彻底的清理了——河道截流、清理河底淤泥、排查及封堵沿河的排污口。追溯这一施工时期,是在今年6月。
试想一下,炎热的6月天,沉积几十年的河道淤泥被层层挖开,散发出的气味可想而知。但在整治过程中,小河街道没有接到一起居民投诉。
这也和整治过程的透明化有莫大关系。小河街道专门设置了定期的“城管议事厅”。
“城管议事厅”是一种定期会议制度。在治理赵家浜河期间,小河街道邀请了包括居民代表、政府部门代表等在内的多方人群,参加关于整治河道的讨论。
“把大家叫拢开会,就是为了提高办事的透明度。”黄胜说。
譬如在今年5月的会议上,通报了对沿河居民区和单位截污纳管的工作;通报了定期打捞河面垃圾、防止新增排污口的方法;通报了配水水源的情况。
同时,居民代表还可以从会议上获知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而到了6月份,再度开会时,区城管局则发布更新消息:下一步清理河底淤泥。同时,街道又介绍了“清淤后,准备采取一套生态修复方案,来保证水质稳定”。
做完一项工作,居民就能马上知道;启动一项工作,居民也能马上知道;为什么要启动这项工作,居民一样能够知道。“把这些问题说清楚,也就取得了居民的理解。”黄胜说。
民企主动请缨参与治水
街道时时巡查关注效果
早在五水共治整治之初,民企杭州爱立特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找到了小河街道,承诺义务加入整治的序列,并花三年时间让这条“资深黑臭河”彻底变清。
一边是年底完成“脱帽”的军令状,一边是“民企治水”的新模式,小河街道出于慎重起见,还是做了两手准备。一边评估爱立特的方案,一边为河道整治立项,随时准备招标。
好在,爱立特一整套生态治理方案,与赵家浜河的整治匹配了起来。今年7月,这家民企开始免费为这条河进行生态治理,一直至今。在治理的过程中,街道每天派人沿河巡查,并收集每周环保部门的水质监测报告。效果不错。
记者点评
现在,赵家浜河黑臭不再,整体水质已经达到四类水标准。局部水质甚至已经超过四类水标准。
正如环保系统一位干部所说:赵家浜河虽然短,但在其整治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政府主导、民企参与、群众支持的长效治水案例。五水共治启动以来,“河长制”的建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多部门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统筹协调地工作--虽然大家职能不尽相同,但目标一致,强有力的机制将推诿和扯皮的可能降到了最低。因此,赵家浜河的整治,也是一个颇具借鉴意义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