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黑鱼村 一年排出四个黑西湖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10-14 06:33   

油绿发臭的鱼塘水,味道很难闻。

发臭的冰鱼饲料。

发臭的冰鱼饲料。

    一池池油绿发臭的鱼塘水,直接排入河道

    黑鱼养殖向运河、上塘河流域排放的污水量令人心惊

    浙江年产4万吨黑鱼,6成都是这样养大的;可黑鱼养殖的水污染,尚无禁止措施

    更环保的杂交鳢推广,却因成本、补贴、收购价等原因止步不前

    相关:黑鱼养殖这潭浑水 清澈亦有道

    黑鱼二吃,是不少吃货的“饕餮食谱”上必点的硬菜。但当你在餐桌上大快朵颐时,也许你还不曾知道,这些肉质鲜美的黑鱼养成,正在付出怎样的环境代价——

    紧邻杭州临平的余杭运河街道,是远近闻名的黑鱼之乡,沿河两岸就近引水的黑鱼养殖塘,像小学生用的田字格一眼望不到边。杭州市场上的近半黑鱼都来自此地。

    黑鱼养殖,带旺了村子,也让当地的生态环境背上了债——因为黑鱼学名乌鳢,是食肉鱼类,江浙一带养殖的本地种黑鱼,主食是冰鲜小鱼。一到夏日,养殖基地附近蚊蝇飞舞,鱼塘的水质三五天就发臭发绿,污染严重。

    有多严重?一个数据:今年余杭黑鱼养殖向运河、上塘河流域排放的污水量,相当于四个西湖。

    最近,钱江晚报记者走进了这臭气熏天的黑鱼村,见证了污水的排出,也目睹了这条生态链上的瓶颈与尴尬。

    一进黑鱼村

    刺鼻腐臭让人不敢呼吸

    其实只要你一靠近余杭运河街道,就能感觉到那股浓浓的“黑鱼风”——京杭大运河、上塘河从这里穿流而过。一眼望不到边的鱼塘,集镇上随处可闻的鱼贩叫卖黑鱼声,路边饭馆的特色菜也是本地黑鱼。

    黑鱼是余杭区水产养殖的重点品种,运河街道的黑鱼养殖,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全镇黑鱼养殖面积现在有4000多亩,每年有数百万条黑鱼销往各地,杭州人餐桌上的黑鱼,大多产自这里。

    可和小镇上鱼米之乡的风光不同,一进村钱报记者就连着打了几个喷嚏,因为一股刺鼻的腐臭味扑面而来,让人捂着鼻子都不敢大口呼吸。村道两边的沟渠里随处是发绿的臭水在流淌,寻着水流的方向走去,运河北南的村庄里,是连片用铁皮板围护的鱼塘。

    记者到达村里时,正是傍晚的喂食时间。村里的养殖户陈大伯正从自家塘边小冷库里搬出麻袋装的冰鲜小鱼,直接扔进鱼塘。小鱼在水里融化,血水泛起,散发着浓浓的鱼腥味。冷库边还有台绞肉机,两个工人把解冻的小鱼绞成鱼泥,准备去喂黑鱼苗,绞好的鱼泥散发出浓烈的腐臭味,闻之反胃。

    旁边李师傅的塘10多天没换水了,水里已经浮起一层油绿的污染物。池边耷拉着一根水管,要换水时,李师傅就把管子扔进鱼塘,电泵一打往沟渠里排水,污水流到村北头的两个污水处理池。

    夏天鱼塘换水频繁,其实,两个处理池根本来不及应付那么多污水。

    “养黑鱼很费水,鱼塘引的是大运河、上塘河水,夏天高温,3-5天就要换水;天凉了,10多天换一次水。”陈大伯的养殖场有50多亩,算大的,村里80%以上都是几亩塘的散户。他告诉记者,以前,黑鱼村的养殖废水是直排外河的,这两年,街道在村里建了污水处理池,像他这样的养殖户已纳入污水管网。

    但像陈大伯这样的养殖户毕竟只是少数,全村只有20多个规模稍大的养殖场往污水处理池排水,其他养殖户家的污水都是这样直排入运河、上塘河的。

    养黑鱼这么臭,难道村民们不担心污染吗?

    “环境好自然大家都愿意的,前两年也有不少人转去养杂交鳢(国家认定的新品种,养殖方法相对环保),可成本有点高啊。你看,一般冰鱼都是从山东采购的,而今年小鱼价格特别便宜,只有1元多/斤。这养殖成本低了这么多,不少养殖户就又转回传统的冰鱼喂食了。”

    陈大伯给记者算的账本也证明了这一点:“今天我的黑鱼卖12.5元/斤,去年夏天价格最低的时候才卖7元/斤,今年养本地黑鱼的都赚钱了。”陈大伯说,自己技术好,养黑鱼多的一年赚20多万,少的一年也能赚10多万元。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施雯/文 记者 胡元勇/摄  编辑:高婷婷
返回
黑鱼二吃,是不少吃货的“饕餮食谱”上必点的硬菜。但当你在餐桌上大快朵颐时,也许你还不曾知道,这些肉质鲜美的黑鱼养成,正在付出怎样的环境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