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水法讲西湖申遗的幕后故事 波澜不惊的西湖与一个城市的缠绵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08-22 08:27   

王水法举起的1元纸币,背景图是三潭印月。

    对于西湖,我们已经听过太多关于它的故事、传说、诗篇。对于杭州人来说,西湖即使不是日日相见,也惦念于心。

    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充满诗意的西湖,是怎么在2011年时打动国际专家,只花了15分钟就通过了评审成为世界遗产的?西湖申遗的原始文本是什么样的?申遗后,西湖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8月16日,由浙江省社科联、钱江晚报主办的第330期浙江人文大讲堂,特别邀请了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原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水法,和大家一起聊聊西湖文化遗产的那些事儿。

    15分钟敲定

    靠的是内在的文化

    大家都知道,我们杭州西湖是2011年的6月24日在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成功地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的。西湖何以能够打动国际专家?也就是说西湖的核心价值在哪里?我作为西湖申遗办公室主任亲身经历,并且见证了这一终身难忘的历史时刻。

    记得在审议西湖项目当中,有16个成员国对西湖核心价值发表了评议意见,世界遗产组织每年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有成员国21个。

    16个国家在大会上针对西湖的发言,尽管角度和语言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西湖核心价值的充分肯定。他们认为,西湖完全具备了“三性一价值”(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和突出的普遍价值,是世界文化遗产评选活动的重要标准和主要依据)。还有人说西湖早该是世界遗产了。结果我们从开始申遗到最后敲定,一共花时15分钟的时间,这在申遗的历史上都是少见的。

    西湖为什么能够如此打动那些要求苛刻的国际专家呢?

    有人说,西湖申遗成功无非是靠它的美丽,因为我们西湖无山不清,无水不绿,无绿不翠,无花不艳,西湖是到了极致。

    其实,光靠美丽是远远不够的,就像一个女人,长得漂亮是本钱,活得漂亮才是本事。

    行间有这么一句话,叫做美丽的不一定是遗产,而遗产总有它妙不可言的地方。在西湖申遗之初,有一个国际专家来到了杭州,他不相信西湖能申遗。他说在他的国家芬兰,像西湖这样的湖泊有1000多个,但是没有一处是世界遗产,“西湖这么漂亮我承认,但是不一定能成为世界遗产。”

    西湖到底靠什么“一招制胜”的呢?

    我认为西湖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在于它外在的美,而是在于它内在的文化。一个景区乃至于一座城市是不是有魅力,不在于它的经济总量,而在于它的文化含量。但是文化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而中西文化的差异又那么大,要用中国的语言来解释西方的道理,那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而西湖它是一本书,它是一幅画,它是一首诗,你光看不行,必须细细地读,慢慢地品,才能够得其要义,所以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西湖既有生态之美更有文化之美,就像一个女孩子,现在世界上漂亮的女孩子很多,聪慧的女孩子也很多,而要做到既漂亮又聪慧,这就是凤毛麟角,而我们西湖就是这样一个既漂亮又聪慧的女孩子。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张苗 整理 本报通讯员 尹炳炎 摄  编辑:易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