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行、限牌、限外,“三限”齐上的杭州,正在酝酿出新的商机。
在杭州市治堵办倡导市民拼车出行的背景下,今天本土打车软件“爱拼车”借势发力,要以总额100万元为市民补贴加油费,每人100元,条件是1个月内成功拼车3次。
100万元,在土豪扎堆的互联网圈,是个小数目,可对一个刚创业的小公司来说,又是大手笔。但在监管、支付、安全等都不明朗的当下,100万元能为拼车行业换来一个明朗的未来吗?
两难:需求旺、用户少
早上7时45分,记者站在上塘路口打开“爱拼车”APP,用手机号码注册之后,可以看到选择“乘客”或者“司机”两个身份的页面。如果选择“乘客”,可以立即发布搭车线路,等待“顺风车”。而选择“司机”则比较复杂,不仅需要上传驾驶证、行驶证照片,还需要填写身份证信息、常走路线等,并等待系统审核通过。
据一位成功从学院路搭车到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的网友“Sio”表示,原本打车需要20多元,但使用拼车软件与车主协商后只付了8元,车主又能得到给自己补贴的油钱,皆大欢喜。
不过这样的实惠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要找到一位与自己上下班路线“顺风”的小伙伴,并非易事。记者今天发布了搭车信息后,一个多小时都没有收到任何回复,甚至有网友反映,“发布了搭车信息1个月,都没有反应。”
用户太少,导致搭车配对率不高,这是现在最困扰“爱拼车”创始人杨洋的问题,“做这个软件之前,我们专门到钱江一桥上数过车,整整7天,从早晨9时数到中午11时,回来一统计,一辆私家车上只有司机一个人乘坐的比例竟然高达80%。”这个数据让“爱拼车”的3个80后创始人很兴奋,花了三个月捣鼓出手机APP,上线试运行两周,下载量就已经突破2万,目前已经覆盖全国52个城市,有超过6万条拼车线路,注册用户将近20万,“这件事一定能成功,只是还需要时间来累积用户。”
信任问题也是阻碍很多人拼车的原因。除了APP移动端认证体系之外,从身边人、小区的邻居或者公司同事拼起,这种天然的社会关系或许更能帮助拼车走向大众,走向常规化。
困境:闯入灰色地带
省钱,节能,还缓解拥堵,拼车上下班、春节回家,看上去挺美。但当梦想照进现实,收费拼车不合法,可能被“钓鱼”,成为黑车;朋友结伴拼车,如果发生事故,也可能“好人不得好报”。
事实上,这并不是杭州第一次倡导市民拼车。
早在2009年,在政策的鼓励下,施家花园和东部软件园的线路被作为“拼车”试点。当时的做法是人工登记,人工匹配,时间不固定,再加上人员不熟悉,美好的想法最终逃不过实际操作的尴尬。“其实当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强调不收费拼车,调动不了有车族的积极性。”一位拼车网人士分析。
而一旦涉及收费,就难免需要面对这样的难题:是不是有非法运营的嫌疑?会不会给大量黑车创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