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拥堵,杭州在路网建设方面正在做着不懈努力。2013年12月30日,杭州德胜高架全线开通,关闭半年之久的上德立交西匝道重新打开。这意味着,车主可以通过保俶北路口匝道及上德立交匝道上高架,进出杭州市区。湖墅路、潮王路、大关路、上塘路等道路拥堵状况得到很大程度缓解。 记者 董旭明 摄
拥堵的主因是什么?治堵成效到底大不大?
今年会有哪些举措?本报记者三问相关职能部门
杭州城市治堵,做了哪些工作,还会有哪些举措,成效怎么样,难点在哪里?这些问题,绕不开实施治堵的职能管理部门。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杭州市治堵办负责人胡少祥以及杭州交警治堵办负责人金向东。
车辆和人口激增
是拥堵最主要的原因
记者:现在杭州的市民有比较强烈的感受,车子越来越难开了,越来越爬不动了。那么,造成杭州城市拥堵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胡少祥:2002年我市机动车是11.5万辆,到2013年10月份,车辆已突破110万辆,与10年前相比,翻了近10倍——这个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停车位和道路的增长,永远赶不上机动车增长的脚步。
另外,主城区超负荷运转。杭州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主城区185万规划人口,目前已突破300万,核心区15平方公里集聚了主城区80%以上的公共服务设施,加上杭州城五水共导,南北河流切割东西交通,且城市中心还有一个免费的世界级的风景区(西湖景区),日益吸附越来越多的人群。
几乎每个市民都能感受到城市的交通问题。这个问题和雾霾一样,已成为全国性难题。
道路和地铁的建设
正在紧密推进
记者:去年是全省治堵开局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杭州做了哪些工作,有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
胡少祥:2013年3月1日,省政府下发给杭州市5大项22小项的治堵目标任务,牵涉到管理机制的建立、路网建设的优化、停车设施的完善、公交优先的确保、交通秩序的管理以及交通满意度的提高。我们现在可以说,所有的可具体推进的目标任务已经全部甚至超额完成,同时还推出了不少有力措施和亮点工程。
“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三纵五横”快速路已建成146.8公里,去年建成了24公里;主次干路建成了772.5公里,去年建成了55公里,建成区框架性路网已基本形成。
其次是杭州治堵的另一张网地铁线网。去年杭州地铁建设了40公里(含开工及续建),地铁1号线下沙延伸段、2号线东南段、西北段和1、2号线连接段(即4号线一期工程北段)都相继开工。同时,杭州还充分挖掘了停车潜力及推进公交都市的创建,结合地铁1号线,完成了全部23个站点的公共自行车换乘地铁建设。
我们不能奢望城市交通瞬间得到改善,但我们可以期待拥堵的局面日益得到缓解,每天一个进步。
金向东:2013年是治堵首年,杭州交警按照 “治堵先治乱、治乱必治违、治违须严管”的工作思路,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管严治,打造了“中国式过马路” 杭州治理模式,创新了“路口300米严管”的管理举措,使全市10条重点整治道路的守法率显著提高。
同时,我们按照省、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行循环交通组织,实施了西溪路、求是路等6条潮汐车道,实施了景芳、华商超市周边等区域微循环项目10个,新增单行线40条,有效改善了区域周边的交通秩序。另外,我们还完成了50.1公里公交专用道建设,包括延安路、上塘路、天目山路、天城路、德胜路、文一西路等,并完成了18个交通拥堵点的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