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促进专项行动是杭州市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实施的“九大行动”之一,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专门联系就业促进专项行动,多次进行研究部署和督查。作为实施该专项行动的责任部门,今年来,市人力社保局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着自加压力、克难攻艰、务求实效和为市委市政府分忧,为广大群众解难这一出发点,扎实推进就业促进专项行动,专门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局就业促进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促进就业“五大工程”和“十大系列活动”,大力实施项目化管理,明确每个工程、每项活动的分管领导、责任处室、责任人、完成时限,每月一督查、一通报,创新举措、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全力打好就业“攻坚战”。
就业促进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成效。据市人力社保局局长陈国妹介绍,今年1-11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2.11万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64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6.45万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18.44%、133.46%、228.02%,接收高校毕业生67698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03%。全市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260家,带动就业5255人,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1.2%和13.7%。我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促进了民生和谐和社会稳定。
创业带动工程
让创业者扬起事业的风帆
今年7月底,有一件事引发了在杭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和大学生的集体关注--市人力社保局与浙江赛伯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实施“海大基金”扶持项目。
项目包括三个部分。其一是通过浙江赛伯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设立规模为2亿元的“海大基金”,用于投资海大企业(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企业和大学生创业企业);其二是邀请杭州银行成立1亿元的并行债权资金,给予“海大基金”看中的企业贷款;其三是由杭州市高科技投资公司为投资项目提供担保。
这一扶持项目,形成海大企业创业发展所需资金的系统解决方案,为大学生和海外留学人员创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近年来杭州市的大学生创业工作已走出一条“以实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大学生创业新路子,形成了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品牌。
今年以来,杭州市继续发挥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优势,不断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创业工作。市人力社保局联合浙大科技园建立国内首家公益性大学生创业学院,开设创业雏鹰、强鹰、精英班,为175名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联合上海科技大学共同举办“杭州市科技创业班”,首批30名杰出创业人才培育对象已赴沪参加为期一年的进修。
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52个参赛项目在杭落地创办企业。建成运行杭州市网尚创业园,42家网店入驻创业,举办首届“沃土杯”大学生网上创业大赛(淘宝专场),搭建网上创业新平台。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师友计划,200多名导师和500多名大学生实现洽谈接对。积极开展百名人力社保干部百家大创企业行活动,“一对一”为156家大创企业送服务、解难题。截至11月,已投入692万元资助13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另有83个项目完成专家评审。
培训促进工程
让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
今年上半年,杭州第一技师学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技能运动会。在校的未来高级蓝领们,将通过角逐产生“全能冠军”。
“此次技能运动会推出的‘竞技’项目,都是一些实操速学项目。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的学生在这些项目上具备出色的能力,在未来职场上就能轻松地脱颖而出。”该校教务处朱炜副处长告诉记者,通过这样磨砺,学生们毕业后上手更快,也更受用人单位青睐。据朱炜介绍,近几年该校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就业行情年年看涨,正是缘于学校注重对学生的实战磨砺。
在厨艺、花艺、药剂、三维建模等让人眼花缭乱的“竞技”项目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机电系推出的“铁人五项”。当然,别误会,这里的铁人项目并不是游泳骑车长跑等体育运动,考量的可全是技术活。机电系版的“铁人五项”,还真的全部跟铁有关,包括钳工方面的挫工、锯工,还有车工、铣工,以及机械零部件拆装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并最终得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是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前提保障。
今年以来,市人力社保局以“技能让我更精彩”为主题,开展全市职工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暨技能竞赛年活动。截至11月,全市已举办176项技能竞赛项目,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
同时,该局积极推进公共实训基地体系建设,新建10家实训基地分基地。对企业、培训机构、个人和行业主管部门实行培训补贴和奖励,鼓励个人参加技能提升培训,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在岗转岗培训。坚持高端引领、梯次发展,全面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对222家企业的2420名职工开展了企业技能人才评价。
供需对接工程
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今年11月初,西博会杭州人才交流大会暨杭州市2014届高校毕业生招聘大会在和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会突出聚才惠民主题,延续公益性招聘活动的特色,730余家用人单位参会,共吸引25071人次的人才应聘,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5691人次,本科学历的13458人次,最终达成意向的有5074人次。
举办西博会人才交流大会不仅是西博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落实就业促进专项行动的积极举措。今年的西博会人才交流大会承袭去年两会合一的做法,主要通过发挥西博会人才交流大会的品牌效应,为处于求职高峰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广阔的选人空间。
今年以来,市人力社保局积极实施就业促进供需对接工程,开展就业创业供需对接服务直通车活动,通过各级人才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城乡统筹四级联网的人力资源信息网络,精心组织开展“西博会人才交流大会”、“九校联盟”高学历人才招聘会、“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周)”等多层次、个性化就业招聘活动,不断加大供需对接力度。截至11月,我市实体市场已举办各类招聘会1027场、推出岗位61.35万个。
帮扶援助工程
让就业困难人员走上新的岗位
在就业市场上,总有那么一批困难群体,由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经验缺乏等种种原因,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对于这些就业困难人员,必须实行有针对性地帮助。
今年以来,市人力社保局实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和跟踪帮扶,登记5969人,其中3859人实现就业。开展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重新认定,全市1672个行政村开发了公益性服务岗位,达到了60%以上行政村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上岗的要求。建立市区社区、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综合补贴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的联动机制。开展再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组织“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等就业援助活动,确保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不挑不捡72小时实现再就业。
政策保障工程
让劳动者就业有政策护航
“您好,首批小额担保贷款已达还款期限,请您携带身份证、贷款协议书等资料及时前来街道劳动保障站办理相关手续。”今年来,随着我市首批小额担保贷款陆续到达还款期限,上城区清波街道劳动保障站工作人员通过劳动保障数字化服务平台,向每位贷款人及时发送了短信,提醒他们按时办理还款手续。
“昨天看到短信通知说要还款,我今天就赶过来了,谢谢你们及时为我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现在我的淘宝店已经冲‘皇冠’啦!”小杨是清波街道首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人员中唯一的“80后”,两年前失业后一直在家待业。后来在社区的走访宣传中了解到相关的就业扶持政策,小杨决定在淘宝网上搞服装经营。在街道、社区的帮助下,她成功申领了网上创业认定书,并顺利贷到了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有了这笔创业启动资金,她扩大了进货渠道,增加了服饰类型,如今,小杨的淘宝网店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实施数年的小额担保政策,正是以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老百姓就业创业默默提供着资金支持。
为了确保就业促进专项行动顺利实施,今年以来,我市密集出台进一步落实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积极就业政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的试点政策、第三轮大学生创业行动计划(2014-2016年)和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团队)在杭创业创新项目资助实施办法等含金量高的一系列政策,拟定下发新的充分就业社区(村)考核标准和评估办法,开发失业预警预测信息系统,以政策机制保障就业。
就业促进专项行动主要成效
■ 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促进专项行动的实施,特别是“五大工程”、“十大系列活动”的扎实推进,有力地推动了就业工作,缓解了严峻的就业局势。截至11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2.11万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64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6.45万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18.44%、133.46%、228.02%,接收高校毕业生67698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03%。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 素质就业实现破题。技能竞赛年(月)、大学生实训(见习训练)等活动蓬勃开展,比学赶超氛围进一步浓厚,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通过竞赛、岗位练兵脱颖而出。1-11月,全市参与技能大赛赛前训练的劳动者达8.7万人次,带动参加岗位练兵76.4万人次;全市共培养高技能人才39360人,组织大学生创业实训48315人、见习训练9952人,再就业技能培训24868人、创业培训3585人,进城务工人员培训35095人,有力推动了素质就业。
■ 创业带就业形势喜人。在各项政策和举措的有力推动下,今年我市大学生创业工作逆势增长,1-11月,全市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260家,带动就业5255人,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1.2%和13.7%。自2008年实施首轮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全市共成立大创企业7294家,带动就业3万余人,大创企业年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上192家、上千万元21家、上亿元8家。我市大学生创业工作受到张德江同志和国家人社部等领导充分肯定,获“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 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围绕打造“和谐创业”、“全民创业”杭州模式,多渠道广开就业创业门路,进一步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五级服务”的公共创业服务体系。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动态管理机制、失业预警机制等就业机制的建立实施,增强了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体人力资源市场、各类招聘活动、网上虚拟人力资源市场“四轮驱动”,进一步提升了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 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成功举办2013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23个国家和地区的458名留学人员、22个海外社团组织携带527个项目参会,仅杭州市就签约项目140个,签约金额达13.8亿元,项目签约总数比上届大会增加了54%,大会邀请的458名海外人才均在海外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具有丰富的海外创新创业经验,具备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第三届大学生创业大赛、杭州市杰出创业人才培育计划、就业创业师友计划、网上创业大赛、技能竞赛年(月)活动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推动了以大学生为重点的就业创业,进一步提升了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