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
齐心协力勤扫除
暂住在三门县高枧乡竹木桥村的张某是个电视迷,最近对一个歌唱比赛节目入了迷,每期都不错过。
“有一天,我收到一个短信。里边说,这档节目的抽奖活动中,我被抽中二等奖,上面还附有官网地址。我上网一查,发现中奖名单中果然有自己的名字。”张某喜出望外,马上根据短信告知的联系方式索要奖品,对方说要先寄保险金,他二话没说也寄了过去,前后寄了5500元。结果可想而知,非但奖品没有收到,寄去的钱也打水漂了。
记者从台州警方获悉,今年前10个月,台州就发生1012起电信网络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3743万元。
垃圾短信,一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早在2000年,我国就出台电信条例,禁止利用电信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垃圾信息”。工信部也于2008年和2012年分别开展了垃圾短信治理专项行动,成立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移动、联通、电信三家电信运营商也分别建立垃圾短信举报受理平台。
那么,垃圾短信为何屡禁不止?调查显示,62.2%受访者认为首要原因在于“运营商不作为”,58.2%认为“监管部门管理不到位”,50.6%认为“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够”。此外还有,垃圾短信制造者风险和成本太低、举报后处理的效率太低、受害者维权成本太高、个人信息保护等法律制度不健全、相关技术手段欠缺等。
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信息中心主任曾明发分析,治理垃圾短信首先面对的是技术难题。如今,实名制刚刚开始推行,社会上还有大量非实名的号码存在,对这部分号码的管理难以落实。而且现在的垃圾短信不仅局限于文字短信,还有彩信、imessage等多种形态,有的为了躲避拦截软件,故意采取拼音、繁体字、竖排、加空格等花样百出的方式,让人防不胜防。同时,公众对垃圾短信的举报意识也需增强。
治理垃圾短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抓,手机实名制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周庆山教授认为,应该加强对运营商的监管,一旦发现涉及垃圾短信活动,就应该让其承担连带责任,给予重罚。同时也应加强电信市场的开放与竞争程度,让消费者用脚投票,那些在管控垃圾短信问题上做得比较好的运营商,自然将会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专家观点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垃圾短信问题,涉及很多利益主体,齐抓共管是关键:监管部门应界定垃圾短信的定义,明确对于垃圾短信的投诉和惩罚机制;运营商应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对垃圾短信进行甄别拦截,并将发送方信息提供给监管部门;用户则应增强维权意识,及时投诉;工商、公安等其他部门也要予以积极配合,形成治理垃圾短信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