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临一村辖下有一个叫沈家门的自然村,三兄弟有一幢三间房的老宅,按规定,户口还在村里的老二可以留下中间的一间房,但其他两间要拆掉,孙书记说:“这都是几十年的黄泥房子,两边一拆,肯定塌了,像这种情况,我们就不会拆了,村里给它买过来,先留着。”
截止到8月15日晚间,临一村有300户村民签订了《“一户多宅”应拆房屋委托拆除协议书》,有了这张协议,临一村的拆违工作,才可以全面正式铺开。
孙书记回忆称:“有几户户主,一直等到那天晚上11点45分才签了字,说是陪我们聊聊天,其实我们也知道,就是看看别人签不签,看看我们能不能一碗水端平。”
按照先前张贴的《告村民书》,300户在15日之前签订协议的村民,可以拿到每平方米70元的拆迁赔偿。
三问临一村
拆迁以后咋变样?
临一村49号,是厨师姚吾福的家。
还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乡间专烧宴席的姚大厨攒了笔钱,在村委办公楼西侧矗了栋三层楼的楼房,墙面贴满了马赛克,在当年也很是气派。
最近几年,他把空置的老房子租给了村口三弘集团的职工,200多平方米每年可以换得4000多元租金。
上个月20日,姚吾福的老房子也在这次整治中拆了,他说:“拆了总是可惜的,但大家都在拆,不拆不好意思,但拆了也不是没有好处。”
姚吾福口中说的好处,就是村委办公楼北面那块比篮球场还大的空地,以后要建一个小广场和小公园,“家门口有个公园,这不是和城里人一样了吗?”
就在去年,临一村还被评为“三江两岸美丽乡村”,对于这块招牌,孙书记一直很是在乎,但今年火速完成的“三改一拆”工作任务,也让孙书记有了更多底气——
“光‘拆’并不是整治的最终目的,关键做到拆改结合,为村庄发展赢得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孙书记说,“我们会按照‘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绿则绿’的原则,再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造公园的造公园,复耕的复耕,把地好好利用起来,不然不好和老百姓交代,都是‘收’上来的地啊。”
8月底,萧山全区控违拆违现场推进会在临一村召开,孙书记给自己村的整治工作作了次总结,“我们把‘公开、公平、公正’摆上了‘台面’,其实这就是农村工作的民主做法,再复杂的事情,做到透明了、公平了,也就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