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拆迁中的萧山区临浦镇临一村。 记者 李忠 摄
沈岳明让一台挖掘机开进了自家的院子,“轰”的一声,把三间房推倒了。
明着暗着看了几天热闹的村民们议论纷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村长都拆了,签字去吧。”
在沈村长(注:村主任。村民们习惯了喊村长)家的这堆废墟前,萧山临一村算是拉开了“三改一拆”的序幕。过去一个月,这个平静了几十年的村庄忽然“大兴土木”——通过开展“一户多宅”和空心村整治,轰轰烈烈地拆除了312户、4万多平方米,相当于整理出6个多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都说拆迁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一个村乡里乡亲的,要拆别人家一块砖、揭一片瓦都不容易,更何况有些还是几十年的老宅。临一村是怎么拆下来的?又是怎样得到老乡们的理解甚至支持的?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到了拆违工作已接近尾声的临一村,一探究竟。
一问村长
损失好几万,为啥带头拆?
沈村长在临一村任职的时间不长,满打满算,不到3年。
去年6月,沈村长在村里买了三间空置的老房,占地160多平方米,“原本打算今年造个三层四层的楼房,想留着以后养老用。”
今年,“三改一拆”开始了。村长花了6万多元买的老房子,被划在了“一户多宅”范围,必须得拆除。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我自己先拆呗,我不拆,整个村肯定拆不动,大家都学样的。”沈村长说。
问沈村长家里当时有没有反对?沈村长回答说,“当然反对,我娘和我老婆就反对,你想想,6万块钱这么一折腾,只剩下1万多了,肯定肉痛的,但家里吵两句没关系,拆还是要拆掉的。”
沈村长这么一做“出头鸟”,其他几个“建新没拆旧”的村干部也坐不住了。一位叫陈素芳的副书记,回去把自家40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也叫挖掘机给“扒”了。
与此同时,几位平时和沈村长熟络的村民,看到这个架势,之前在背后问村长拆不拆的话也不说了,“岳明都拆了,我们还是早点把字签了,还可以拿点补偿金。”
8月6日,沈村长带了这个头,一个月过去了,拆违之后的临一村反倒显得开阔和明朗起来,村委办公楼北侧几处被残瓦破砾堆压的空地,等待修葺一新,距此不远处,仅剩的一台挖掘机还在“吭哧吭哧”地作业,间隔着发出巨大的空响。
二问书记
拆违的“一碗水”怎么端平?
就在沈村长的老房子拆了之后,临一村村口的阅报栏里,多了几张《告村民书》。
在这份《告村民书》中,详细地列出了此次涉及“一户多宅”整治的312户人家该有的面积和超标的面积。
临一村书记孙渭桥称:“这么一来,拆谁的,拆多少,一目了然,也是为了做到公开和透明。”
问孙书记,有没有不服气、要上访的村民?
孙书记回答说:“上访倒是没有,大家都知道的,拆的都是当年建新房后留下的旧房子,说到底是违法建筑,不拆在道理上讲不过去,但‘告状’的倒是有,比如说,为什么他的违建不拆,就要拆我的?”
针对这一情况,村里的工作组又做了一次补充摸底,“把之前漏掉的,又补充到《告村民书》中,在村口贴这张东西,就是为了让大家监督我们工作的。”孙书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