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着浙东运河,宋高宗赚了个盆满钵满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3-07-24 06:17   

    山阴故水道始建于春秋(公元前493年至前473年)。据说,这条故水道是越王勾践因战备和富国强兵所需,动员全国军民挖掘的。在当时,这条故水道的主要功劳是振兴越国经济、实现富国强兵。

    到了汉代,浙东越地已依山阴、会稽两县界筑海塘,用来抗拒潮汐的侵袭。山阴海塘,绵亘百余里,被当地百姓称为“江南水上长城”。如今的“水上长城”,被钢筋水泥加固后,还是当年的样子,巍然壮观。

    陶瓷品成了

    输出海外的“宠儿”

    汉末三国四期孙权雄踞江东,提出"西连刘蜀、北抗曹魏"的政治主张,并且奖励农桑,兴办时水利,开发海运,开创了浙东与海外交往的先例。

    浙东运河凭借曹娥江等把宁波与杭州的水路联系起来,形成了大运河的南端终点,为中国大运河提供了河海联运、接轨内外贸易的水道与港埠,是运河连接世界大通道的南端国门。

    由于杭州湾和长江口的浅滩和潮汐影响,来自中国东南的远洋大帆船大多在宁波卸蕃,转驳给能通航运河及其他内陆航道的小轮船或小帆船,再由这些小船转运到杭州、长江沿岸港口以及中国北方沿海地区,而长江下游地区的产品则运集宁波出口。

    当时,浙东可谓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的始发地。浙东产物大多由宁波输出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除了浙东著名的民窰等陶瓷品是输出海外的“宠儿”,丝织品也很受欢迎。

    海鲜腊鲞、四时水果、蕃货

    随海运源源入临安

    南宋建都临安,对于海外贸易的重要性,高宗皇帝曾一再强调。当时海外贸易收入超出北宋最高额的两倍多,达200万贯。宋政府当时制定对外政策也都是从有利于海外贸易作为出发点。一方面鼓励市舶纲首招徕外商,如“招商引资”得力,以封官奖赏相待。

    绍兴六年(1136年)规定,“诸市舶首能招诱舶舟,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当时有个蕃舶纲首蔡景芳因从建炎元年 (1127年)至绍兴四年(1134年)诏诱外货净利收入高达九十八万贯之多,因此南宋朝廷于绍兴六年底授予他“承信郎”的官爵。

    随着海运的兴盛,南宋临安城(杭州)百姓也变得很有口福。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实习生 许伊贝 记者 杨晓政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