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 大佛寺旧址今貌。
② 大佛寺旧址今貌。
它是《清明上河图》3倍长
《西湖繁胜全景图卷》描绘的是南宋时期的西湖全景。陈珲说,这是一幅描绘南宋西湖全景的超长写实画卷。
它有多长呢?陈珲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做对比:《清明上河图》有5米长,用长卷的方式,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自然风光和繁华市井生活。
《西湖繁胜全景图卷》也是长卷,它从钱塘门开始,逆时针环西湖边一周,再回到钱塘门,把沿着西湖周边的风景都细致地描绘了下来。它的长度有1581.6厘米,近16米,是《清明上河图》的近3倍。
在这幅长卷中,很多西湖边的景点,一眼就可以认出:比如保俶塔、断桥、白堤、苏堤、雷峰塔等等。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众多西湖胜景。“把它称为南宋版的《清明上河图》也不为过。”陈珲如是评价。
此画出自南宋画院?还是民间画匠之手?
宋代的宫廷画极为兴盛。在宋室南迁后,赵构怀念当年的辉煌,在离皇宫不远的望江门,又建起了南宋画院。西湖十景的命名,就是起源于南宋宫廷画家自拟的画题,著名的画家李唐、马远、夏珪都是画院派的。
在初见这幅画的片段时,陈珲就认为这幅画出于南宋院画的高手之笔。“章法高度简洁,画风工整规矩,没有很张扬的个性,找不到笔意纵横恣睢之处。”这些特征符合南宋院画的风格。
陈珲还在这幅长卷中找到了很多的南宋特征。比方说,画中有几艘身材长长的船,形状古怪有点像小火车。陈珲说,从史书上来看,这么稀奇古怪样子的船只,只出现在南宋后期理宗、度宗时代。“之前没有,之后也没有。”
再比方说,画中的水月园是南宋时西湖的著名景点。南宋亡后,水月园就逐渐荒废,明代时已不复存在。出现此景,必是南宋后期的画作。现存再晚些时候的南宋西湖图中均无此景,且明清西湖图中此处已空无建筑。
后来,有机会见到全图后,陈珲更坚定了当初的判断。“画中显而易见的南宋特征,比比皆是。”比方说,钱塘门九曲城、大佛头、钱湖门瓦子……画中的景物和南宋文献的记载相当契合。
不过,古画准确断代多有争议。就连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也有人认为不是北宋时期的画作,而是元初的作品。也有学者对《西湖繁胜全景图卷》的断代提出质疑。
“我看了此画,认为风格不像是南宋画院派的。”著名画家、多年从事南宋绘画研究的傅伯星说,南宋画院后期的代表画家是马远和夏珪,以至于别的画家都向他们的风格看齐,特别是向马远的风格看齐。但这幅《西湖繁胜全景图卷》和马远的风格迥然不同。“我觉得它应该是南宋民间画家的作品,功能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西湖导览图。”
谁能把原画请回杭州?
虽然对这幅画的确切断代有异议,但是,没人否认这幅画的历史价值。
陈珲说,这幅画的历史价值甚于其艺术价值:所有入画的景物,都可以考证出南宋时的名称及其历史,具有非常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这是一幅真实记录当时实景面貌的画卷。”陈珲说道。《西湖繁胜全景图卷》也证明了一点:我们现在游玩的西湖,和800多年前南宋的西湖的大致形貌相差不大。
傅伯星说,这将是研究南宋西湖的一个重要的文史资料。
古都文化研究会理事朱祥林对这幅画作出高度评价:“以前的南宋西湖图都是示意图,对西湖周围的描写很空,不确切,这幅图不一样,很具体。”朱祥林曾研究过南宋末年权臣贾似道的主宅位置,当年理宗皇帝送给他这套房子的时候,贾似道在熙然台上刻了50多个字,记录了皇帝将房子送给他的经过。如今过了几百年,贾府早已灰飞烟灭,但是刻字的石碑应该还存在于宝石山上。朱祥林曾联系岳庙管理处一起寻找,怎奈无迹可寻,书中虽记载是在当年的炼丹台附近,可是炼丹台又在哪里呢?如今看了这幅图,图中清楚记载了炼丹台的方位,朱老心中豁然清晰:“我猜想(石碑)可能就在现在的初阳台那片吧!”
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周复多亦感慨良多,“通过这幅图还可以做很多研究。当年南宋的建筑风格、市井文化怎么样,这幅图就能告诉我们。”
会上还有不少专家提出,这幅图的历史价值绝不亚于《清明上河图》,要想办法将真迹请回中国。召开研讨会,邀请学者一起来研究。为研究南宋西湖,保护南宋临安城,提供更多的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