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州致力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文创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2010年6月,在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将“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确定为杭州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的重要内容之一。至此,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由地方性战略升级为国家级战略。
据市统计局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700亿元,达到70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11.8%,同比增长16.2%,高于全市GDP增速4.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3.9个百分点。今年年初,文创产业异军突起被列为“2010年杭州经济十大亮点”之一。
日前胜利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在新政策和新形势下,我市的国有和国有控股文创企业,又将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做强、做大文创产业?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印象西湖、华数等企业。他们一致认为,无论是“文化强国”战略,还是我市“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这对文创产业来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推动文创产业跨越发展。
印象西湖
积极拓展品牌内涵
加快产业联动发展
从这个月10日开始,持有《印象西湖》门票的观众,在演出当天17时30分至19时可持当日门票免费参观岳庙。这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刚闭幕不久,《印象西湖》推出的新举措之一。
杭州印象西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朋,几乎每天都要到演出现场岳湖景区走走,而在马路对面,就是西湖景区为数不多的收费景点之一岳庙。如今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产品”,在双方的极力撮合下走到了一起。
“旅游经济,说到底就是注意力经济。作为世界唯一都市大型山水演出项目的《印象西湖》,就是注意力经济的全新演绎”。金朋说,2004年,杭州市提出了杭州旅游的“241”工程,即,每年杭州有5000多万国内游客、200多万入境游客,若平均每个游客在此多逗留一晚,杭州旅游经济收益将增加100亿元。这是杭州市政府算的一笔大账。其中,夜游项目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印象西湖》应运而生。
实际上,作为杭州文创产业的一次探索,《印象西湖》这几年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印象西湖》带热了西湖北线的夜游,早就是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印象西湖》周边的商铺、餐饮其他经营场所,和岳庙一样专门延长了夜间开放的时间,酒店服务业更是从中获益匪浅——从杭州文化及旅游产业的角度来看,《印象西湖》的价值早就突破了演出范畴,它是杭州发展夜游经济的一台发动机。
“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进一步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而《杭州市‘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也对未来五年我市文创产业发展工作的目标、思路、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进行明确,为文创产业发展送上一股强劲的春风”。金朋表示,《印象西湖》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一方面积极拓展品牌内涵,通过极具特色的衍生产品,扩大品牌的宣传价值和知名度,进一步挖掘极具潜力的海外市场,打造杭州城市高端会客厅;另一方面加强产业联动发展,通过与景区、餐饮、酒店服务业以及影视剧拍摄等领域展开深层次的合作,共同做大做强文创产业,实现杭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华数
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集群”
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
2010年6月29日,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与淘宝网在杭州宣布,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华数淘宝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将全面打通互联网与电视终端,电子商务也因此成为三网融合试点后首个有实质内容的跨网应用。
2011年9月2日,华数又和中国网络电视台共同出资的“浙江爱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新公司将通过电信运营商网络向IPTV用户提供内容运营服务。
以上只是华数最新的在“文化产业集群”方面的动作,而在此之前,华数已经兼备IPTV牌照、互联网视听节目许可证,并在全国率先获取手机电视全国集成运行牌照和互联网电视牌照。
在谈到对十七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的理解时,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总裁励怡青表示,全会为我们广电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作出了指引,深刻指明了必须坚持并深入推进体制改革,才能不断迸发出先进活力,充分发挥出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大大增强了我们进一步创新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施产业提升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一家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华数以新媒体、新网络为基础,以体制创新带动科技、内容、应用、服务和产业的创新,积极推进广电产业面向未来发展,一直肩负着事业和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光荣任务。
励怡青坦言,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部的领导下,华数一直致力于以创新推动文化广电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下一步,华数将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借助国家对文化企业的扶持政策,积极接轨资本市场,在内容应用服务、产业带动和规模化发展等方面,通过不断创新,争取新的突破。如通过构建全球领先的“复合型云计算平台”,汇聚一大批文化创意、数字内容创作、出版发行、在线服务等企业,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集群”,打造一个面向全国、服务整个文化产业的“新业态传媒集团”,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推动实现我国广电网络的又一次跨越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