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北山街道宝石社区有一个青少年探访社区历史古建筑活动。
组织过来的,不仅有社区里的小朋友,还有外来务工人员家里的“小候鸟”。
作为我的“基层联系点”,宝石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早早通知了我,他们说,辖区内有个桃园新村,探访的就是那里的4幢历史古建筑,有上百年历史呢。
老房子洋味儿十足
宝石社区坐落在宝石山下,这里绿树成荫,三伏天走进去,一点也晒不着。
沿着宝石二路一直走,老房子出现了——它们分别是桃园新村5幢、6幢、7幢、9幢楼群,一色的砖木结构,房顶是洋瓦砌的,窗户是哥特式,色彩斑驳的玻璃,透着一股异域风味。
从外表判断,有门房、主楼,后面还有礼堂,抑或是教堂的公共区域。
它们紧挨着西湖,一时间,我脑海里浮想联翩,这里发生过哪些故事?住过怎样的人……
老杭州告诉我,这里原来造的时候, 是做“麻风病院”的。解放后,先改为卫校,1959年被浙江省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接收,后改为民居至今。2005年7月,这批建筑被列为杭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
我想详细了解它,于是请教了对杭州老建筑颇有研究的仲向平先生。他介绍,1895年冬天,由英国圣工会,在西湖宝石山上保俶塔下,建起一处麻风病医院,建在山顶上,就是便于隔离。这也是西湖山上最早的一幢二层五开间洋房,“不过,解放后,这幢房屋被拆除。”
“实际上,桃园新村这里,完全没有收治过麻风病人。”仲向平说,它是作为广济医院(浙医二院的前身)宝云山分院(也叫松木场分院)。
郁达夫曾在这里住过
“这几幢房子与山顶的房子,用途不一样,是作为医生的办公楼、教堂和医院领导的住所的。”仲向平说,医院在1911年就不存在了,交还给了地方。
这么高档的房子当时不多见,因此招来一批文人雅士,“知名的有,作家郁达夫、画家钱君匋等,这里是养身的好去处。”
如今已修旧如旧
2010年,杭州市文物保护部门和西湖区建设局对这些屋面渗漏、盖瓦破损、木质构件糟朽、墙面剥落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全方位整修。
比如,5幢立面已整治一新,独特的黄色墙壁、红色立柱,特别显眼,房顶也换了新瓦,不再担心漏雨,居民家里也进行了墙面粉刷。里面原本横拉乱搭的电线也都进行了梳理和更新。
“别看它是老房子,去年几次台风天,没一点问题,里面的住户也一点都不担心。”社区工作人员说,还真是多亏了整修,及时地保护了这几幢历史建筑,让它们体现了昔日的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