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发现”还不够
“发现成功”还需反复而漫长的测算确认
杭州高级中学天文社成立于2001年,林岚老师是天文社的负责人。
林老师说,“丁舒珊虽然发现了小行星,但她也没有命名权。”因为她并非独立发现。小行星的轨道计算是由美国方面完成的,申请和命名权也在美国。
其实丁舒珊、盛丽观测到小行星后,并不能马上确定这是颗新的小行星,或者别人是否也发现过。这时国际小行星中心就会给它设定一个“临时编号”。比如丁舒珊发现的小行星,临时编号为“FMOQQ87”。
当“FMOQQ87”在不同夜晚被多次观测到后,才能确认它是新的。然后它会得到国际统一格式的“暂定编号”——“2005QQ87”。
当“2005QQ87”在至少4次回归中被观测到,并且它的运行轨道被精确确定后,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给它一个永久编号。至此 ,小行星才算发现成功,也才有命名权。
网友“小龙哈勃”已为13颗小行星取名
还5次申请命名“八零后”星
趣味科普网站“科学松鼠会”的网友“小龙哈勃”已经为13颗小行星取过名字。
“小龙哈勃”名叫叶泉志,是位年轻的天文学家。
2005年10月,他也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当时只有17岁。之后叶泉志成为“鹿林巡天”—太阳系小天体研究项目负责人,在一年时间内就发现了新小行星近400颗。
其中的13颗小行星被叶泉志取了名字:(1142106号)“叶能顺”,(145534号)“中大”,(145546号)“广州七中”,(161715号)“汶川”,(185554号)“比库舍夫”等等。
小行星的命名自由度比较大,比如“叶能顺”是叶泉志曾祖父的名字,而“中大”(即中山大学)和“广州七中”是叶泉志的母校。
关于小行星命名,“小龙哈勃”曾在网上撰文:
为小行星取名必须写一份“命名提案”交给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由委员会全票通过,才算完成了命名。
不过也有过于新奇的名字被挡下——比如我曾经五次申请命名“八零后”星,但因为许多外国委员无法理解这一名字的意义,也同样未获得通过。
普通人怎么命名星星
“小龙哈勃”有两个办法
对不懂天文观测的普通人来说,获得小行星命名权的可能性基本微乎其微。许先生和大家一样,没有丁舒珊的好运气,不懂计算轨道,也不懂命名申请,对他的愿望,“小龙哈勃”说有两个办法:
一、由于专职天文学家们往往拥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的命名权,估计已经没时间处理命名的事。所以普通人可以给小行星中心的科学家们写信提供自己的命名点子(当然必须是英文),他们欢迎大家提建议。电子邮件:mpc@cfa.harvard.edu。
二、随时关注科学新闻,因为大行星有向社会公众征集名字的先例。比如冥王星,就采用了当时一位11岁美国小姑娘提出的名字。
可是就算许先生足够执著和幸运,今年七夕节送上星星礼物,时间还是紧了点。小朱朱建议许先生不妨买个专业天文望远镜带女友一起观测星空,唱唱“小薇啊你可知道我多爱你我要带你飞到天上去看那星……带你飞到天上去看那星星多么美丽摘下一颗亲手送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