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图书馆以引领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公众之间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杭图模式”,日前引起了央视一套的关注。上周四,央视一套“首席夜话”栏目播出“问道文化发展”
■“无门槛、大开放” 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杭图模式”折射出 政府对于文化的高度认知
杭州图书馆以引领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公众之间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杭图模式”,日前引起了央视一套的关注。上周四,央视一套“首席夜话”栏目播出“问道文化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题访谈,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名嘴撒贝宁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章建刚、国家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委员会首席委员胡智峰、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文学教研室主任刘忱等专家学者分别进行了生动的解读。
杭州市图书馆分为老馆和新馆两部分,老馆位于市中心的浣纱路;新馆则位于杭州市钱江新城的市民中心,总投资4亿多元,面积共有43000多平方米,其中完全向公众开放的面积高达4万多平方米。
早在2003年,杭州图书馆就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证阅览制度,任何人进杭州图书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此后,杭州图书馆更进一步联合当时杭州地区1市5区的9个公共图书馆,推行公共图书馆借阅“一证通”。2003年年底,杭州读者只要持“一证通”卡就可以在当时全市9家公共图书馆轻松借阅图书。300多万册图书,全区域内通借通还。2006年6月1日,一份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联合发起的《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公约》正式发布了,从那天起,杭州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对来馆读者实行全免费的公益性服务。
从2008年起,杭州开始对所有前来借阅书籍的市民实施免押金免服务费,外来务工人员只要所在工作单位出具证明也可享受这一待遇。这是“杭州模式”真正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举措。
但真正让杭州图书馆和褚树青赢得全国名声的是今年1月18日出现在网上的一段微博:“据说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因此也有了乞丐和拾荒者进门阅览,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读者无法接受,于是找到褚树青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杭州图书馆被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褚树青本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微博上他的言论,是他早在两年前就说的话。“意思大概就是这样的,不过我原话是说‘你可以选择换个区域’,我们也没有权力要求有意见的读者离开。”
在褚树青心目中,他理想中的图书馆,需要的是公平、开放、现代、多元、无门槛、舒适。褚树青曾经在《服务公约》的发布会上,引用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诗人博尔赫斯的诗句:“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