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工程再升级,水体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绿水青山,运河沿岸名区的底气。
拱墅因河而名、因河而兴。地处京杭大运河最南端,区内共有河道62条,总长117公里,水域面积303万平方米。
曾经的拱墅,作为老工业区、仓储区和运河航道的主承载区,许多河道变得黑、脏、臭,生态环境一度黯然失色。
一场场治水攻坚战在拱墅展开。
2012年开始启动河道生态治理整治,先后建立覆盖全区河道128个水质监测点,实施截污纳管项目1132个,2014年全面消除44条黑臭河道,2015年实现污水“零直排”,2016年实施治水项目182个……
在勇夺“五水共治”大禹鼎后,今年,拱墅治水又开启了新的征程:到2017年底,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共安排工程项目108个,消除省控半山桥断面1个,消除劣Ⅴ类小微水体30条,水质提升河道26条,全力打造江南水乡秀美之区。
清水入城试点,水质明显得到改善。
拱墅区委书记朱建明说,拱墅将举全区之力打好V类水剿灭战,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稳定实现污水“零直排”,确保上塘河省控断面水质达标。同时,深入推进117公里沿河生态健康廊道建设,全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江南水乡秀美之区。
1 六大片区 河岸同治 上下同治
41条河道,108个项目,6月底前主体工程完工,河道水质提升初见成效,到11月底,基本实现辖区劣Ⅴ类河道全面消除。
体量大,问题复杂,且河道上下游牵连甚广,怎么治?
大胆创新,科学规划,是今年拱墅治水的关键词。
拱墅区全面升级治水模式,启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
“从曾经的一条河一条河治理,到6个片区同时启动,从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治理,到采用设计、采购、施工一体的EPC总承包模式实施。”拱墅区城管局局长钱志卫说。
连通港,施工人员搭建排出口预处理系统。
“片区式”管理,即在充分考虑周边河道水工的基础上,将拱墅区的水系划分为“祥符北片区、塘河片区、红旗河片区、上塘南片区、康桥片区、上塘东片区”6个片区,实行“河岸同治、上下同治”。
这个方法,拱墅有过成功的尝试。
曾是明星河道的后横港河,受上下游水质影响,河道水质时好时坏。2015年,拱墅区启动片区治理后,将后横港河以及与之相连的红旗河、十字港河等河道“打包”,成为红旗河片区。
通过截污纳管、清淤、生态治理、水下森林打造等措施,所有河道实施“一河一方案”,对阵下药开清单。治理好一条河道,放开一条河道,最终实现整个片区的水质提升。
十字港河,清水入城工程正在施工中。
这样一来,规避了因河道流通性而推卸治理责任的现象,也使得整个片区的自我净化能力大大提高,最终实现拱墅河道反哺京杭大运河。
2 EPC工程总承包 八大类工程打组合拳
登云路小河路口,连通港刚刚“洗完澡”。
作为大运河的“直系”血脉,这条河道是桥西历史街区的重要景观河道,也是西塘河向大运河配水的必经之路。3月底,启动治水工程,排干河水,建过滤式、到泥浆泵和小挖机清理了河底的3000立方米淤泥,整个清淤工程用了10多天。
上塘河省控断面水质连续5个月达到V类以上。
速度快,是因为引入了EPC工程总承包,这是今年拱墅治水的又一个亮点。
每个治水工程有若干个小环节,截污纳管、河道清淤、闸站建设、生态治理养护。多年来,这些环节都由不同的施工单位负责,截污的只管截污,种植水草的只负责水草,各自为政。但治水是一个需要配合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让治水的效果打折扣。
区治水办专职副主任管建弟说,今年,拱墅区大胆启动了EPC总承包: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全部委托给一家工程总承包商,总承包商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和造价全面负责,业主对工程总承包项目进行整体的协调和控制。治水工程完成后,还要对治水后的18个月水质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