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清淤现场。 吴云水 摄
这两天,余杭瓶窑长命港正在“洗澡”,每天“洗”出将近1000立方的淤泥抽送到堆泥场,这些淤泥经过初步过滤后成为“天然有机肥”又被一一回输到农田里。
河道清淤是“五水共治”的重要环节,其中淤泥的出路又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余杭区瓶窑镇在河道清淤中将淤泥变为有机肥料,既解决淤泥出路又为农田增加了肥力。
长命港属大运河水系,全长2600多米,已经有30多年没有清淤了,河道淤泥最深处达2米。3月7日起,瓶窑镇开始启动清淤工程,因为长期淤塞,长命港不仅河面窄而且水浅,大型清淤船无法进入,瓶窑镇开动脑筋,通过围堰截流把河流分段后排干水,然后用吸泥泵抽送淤泥。
长命港30年来的第一次“澡”,洗得可不轻松。在高压水枪的冲刷下,沉积在河底的淤泥终于开始软化,22千瓦的大功率泥浆泵,每天把约1000立方的淤泥抽送到堆泥场,这些清理出的淤泥按照就近的原则进行肥田。
“把田里的淤泥厚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沉淀,翻耕后特别适合于种植茭白、藕等经济作物。”瓶窑镇农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瓶窑镇已经完成包括长命港在内3公里河道的清淤,清出淤泥万余立方,淤泥肥田200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