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专家解读《公民健康素养66条》
巩固国卫成果 建设健康杭州
杭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健康教育主任医师曹承建今天继续为广大市民解读与点评《公民健康素养66条》第11-20条。
11.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专家解读与点评:注射和输液与口服一样,都是一种常用的给药方法,有其适应证,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注射。由于注射和输液时更容易出现毒性和副作用,而且还有传播疾病的风险,因此遵从医嘱,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注射或者输液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避免因为共用注射器而传播艾滋病、乙肝、丙肝等疾病。
12. 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专家解读与点评:职业卫生保护是每个劳动者应该享有的权利,是对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保障,受到法律保护。劳动者要懂得使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应有的健康权益。
用人单位有责任创造符合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使劳动者免受不良工作环境的健康危害。主要的保障措施有:签订劳动合同,告知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程度进行监测、评价与管理;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对由于工作造成的健康损害和职业病应予积极治疗,妥善安置,并给予工伤待遇。
13. 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专家解读与点评:疫苗的发明,使得许多曾肆虐的传染病得到了控制,比如1980年天花“从地球上消灭”。相比于患病后的治疗和护理,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的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措施。我国开展计划免疫,一类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应当依照规定接种;二类疫苗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
疫苗接种的效果存在个体差异,与接种起始时间、接种间隔、接种途径、接种剂量等也有密切关系,应按照程序进行。
14. 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专家解读与点评:肺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痰中有结核菌的病人为传染源,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以及随地吐痰,结核菌通过飞沫散入空气中并传播给其他人,抵抗力低下则易发病。预防结核病,增强体质是关键,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开窗通风,儿童应及时接种卡介苗。肺结核病人要及时治疗,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具有传染性的病人应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15. 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专家解读与点评:肺结核病早发现早治疗,不但有利于病变修复,更重要的是可减轻对亲属和周围健康人群的传染。肺结核的典型症状包括低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但起始时往往因为症状轻微,患者自觉无不适而容易被忽略。如果出现连续2周以上咳嗽、咳痰,经抗感冒治疗无效,或者痰中带有血丝,则应该引起警惕,及时检查是否患了肺结核病。
16. 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
专家解读与点评:肺结核的卷土重来,并迁延难愈,与不及时治疗、治疗过程不规范等有关。其实肺结核病并不可怕,只要坚持正规治疗,绝大多数病人都是可以治愈的。国家对此实行免费检查和免费抗结核药物治疗,患者可以到所在地的结核病定点诊治机构就诊。DOTS即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是当今全世界公认的治疗结核病最有效的方法,患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全程、按时、按量服药,以免转化为难以治疗的耐药结核病。
17. 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专家解读与点评:艾滋病、乙肝和丙肝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但是不需要过分恐惧,它们的传播是有规律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与患者的一般接触不会被感染,一般不会经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以及蚊虫叮咬等方式而感染,甚至照料病毒感染者或患者也都没有关系,患者在生活中不应受到歧视。健康人注射乙肝疫苗可以起到预防的效果。
18. 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专家解读与点评:“四害”不仅骚扰人们生活和休息,而且还能传播各种疾病。比如蚊子可以传播疟疾、乙脑、登革热等疾病;苍蝇可以传播霍乱、痢疾、伤寒等疾病;老鼠可以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蟑螂可以传播痢疾、伤寒等多种疾病。
防治四害,要搞好环境卫生,消除和控制四害滋生地,以及直接杀灭四害。使用药物要注意保管和使用方法,采用安全而高效的药物,防止人畜中毒。
19. 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
专家解读与点评:癌症的危害更在于其隐蔽性,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人忽视,而进展迅猛,发现时往往已经晚期。因此癌症早期的一些危险信号非常关键,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疗效果将大大提高。
这些危险信号包括:乳腺、皮肤、舌或身体其他部位有可触及的或不消的肿块;疣(赘瘤)或黑痣明显变化(如颜色加深、迅速增大、瘙痒、脱毛、渗液、溃烂、出血);持续性消化不良;吞咽食物有哽咽感、疼痛、胸骨后闷胀不适、食管内异物感或上腹部疼痛;耳鸣、听力减退、鼻塞、鼻衄、抽吸咳出的鼻腔分泌物带血、头痛、颈部肿块;月经期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不规则的阴道流血,接触性出血;持续性嘶哑、干咳、痰中带血;原因不明的大便及黏液或腹泻、便秘交替,原因不明的血尿;久治不愈的伤口溃疡;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
20. 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专家解读与点评:呼吸、心跳骤停是生命最严重、最直接的威胁,现场心肺复苏(CPR)是第一时间挽救伤病员生命的急救技能。
胸外心脏按压可这样做:将受难者仰卧平放在硬板或地面上,急救者站在受难者右边,左手手掌根部放在胸骨下端(胸部正中的那块骨头就是胸骨),右手压在左手手背上(小儿可用一只手挤压),肘关节伸直,利用自身的体重,适当用力向下按压,胸骨下陷3-4厘米,然后两手立即放松,让胸部自行弹起。成人每分钟60-80次,小儿每人每分钟做100次。
口对口人工呼吸可这样做:将受难者仰卧,急救者一手托起受难者的下颌,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同时掰开他的口,拉出舌头。另一只手紧捏其鼻孔,急救者深吸一口气,向他口内用力吹气。吹完气,立即放松鼻子。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4-16次,小儿可适当增加次数。
如果现场急救者只有1人,可先做胸外心脏按压15次,再做口对口吹气2-3次(不超过5秒钟),两者交替进行。如现场有两人急救,则一人做胸外心脏按压5次,另一人再口对口吹气1次。
做口对口吹气和胸外按压,必须及时、连续、持久,在医生来到之前或急送医院途中,都不能中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