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时政要闻   领导重要讲话   新政解读   新政要览   图片新闻   杭网议事厅   区县传真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杭州新闻中心> 杭州新政> 新政解读
 
杭州要把生态型城市建设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011-01-17 07:20:49 杭州网

    《关于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今天发布。

    《意见》把建设生态型城市作为我市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这是为杭州当代人民乃至子孙后代谋福祉的重要战略,本报对其进行摘要,看看杭州未来将如何建设生态型城市。

    要怎样建设生态型城市?

    杭州建设生态型城市,要坚持几项基本原则:

    遵循规律、统筹兼顾。充分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生态良性互动。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生态型城市建设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标本兼治、彰显特色,有计划有层次分步骤地推动生态型城市建设向纵深发展。

    重点突破、整体联动。在优先选择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问题进行有效突破的同时,坚持城乡区域统筹,推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科技、生态环境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共同发展。

    创新机制、依靠科技。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生态型城市建设制度体系;强化生态型城市建设的智力支撑和科技支撑。

    党政主导、全民参与。调动各方力量,构建党政主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群策群力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要建成什么样的生态型城市?

    到2015年的主要目标是:杭州市和相关区、县(市)全部达到国家生态市(区、县)标准,以低碳经济、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为标志的“六位一体”低碳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基本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要求。

    其中还有若干具体目标要达成: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下降。

    市区河道水质摘掉劣五类帽子,饮用水源达标率达到100%,空气质量在保持总体良好基础上污染指数逐步降低,森林覆盖率达到6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6平方米,国家级生态乡镇比例达到80%。

    全市生态文明宣传普及率在90%以上,社会公众对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度达到90%。

    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生态文明创建体系健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生态补偿、财税金融扶持、科技与人才创新等机制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初步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系。

    如何发展生态经济?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依据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市化格局。引导和推动市区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向五县(市)有序转移,加快五县(市)新型城市化进程。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和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把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与增长潜力的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成为我市的先导产业。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和统计监督体制,严格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坚决淘汰高能耗行业的落后产能,坚决防止产能过剩行业生产能力扩张和重复建设,坚决禁止限期淘汰的落后装备擅自扩容改造和异地转移。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重视种植业和养殖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积极发展新能源,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在生产生活领域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天然气、地热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提高天然气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比重。加强工业余热利用,推广应用清洁煤发电技术,推进乙醇汽油试点推广工作,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深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健全水资源配置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强农业节约用水、工业废水回收再利用和区域性中水回用系统建设。

    如何改善生态环境?

    加强森林系统和园林绿化建设。加强六条生态带建设和保护,加快沿高速公路、快速路、铁路生态廊道建设。加强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完善城市公园、广场、住宅小区等区域绿地生态系统,推广立体绿化。

    加强水污染整治和水生态系统综合保护。加强钱塘江流域和东苕溪流域的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城乡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建设。严格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大化工、印染、造纸等高耗水行业的水污染控制。深入实施西湖、西溪湿地、运河、市区河道综合保护工程,构建市域湿地生态网络体系。

    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进一步实施半山和北大桥地区大气污染整治。全面推进燃煤热电厂除尘脱硫脱硝工作。严格治理餐饮业油烟,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积极淘汰高污染机动车,强化机动车尾气等污染物排放治理工作。深化对灰霾天气形成机理研究,创新综合整治措施,有效减少城市灰霾。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完善城乡垃圾收集、分选、转运、处置设施体系,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垃圾零填埋、资源全回收。加强医疗废物、化学废弃物等有毒有害物品全过程监控与管理,实行专业收集、专线清运和集中处置。

    加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成果。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高速公路、国省道为重点大力实施整村、整镇、整河、整路和区域性连片环境整治,建立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系统。

    加强城乡宜居环境建设。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优化市政公用设施布局,鼓励发展生态型住宅小区。

    如何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加强生态科技研究和开发。建立生态产业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环保科技产业基地,加速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鼓励企业加大生态科技研发和技改投入,积极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等技术。

    加强生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在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生态领域的相关重点学科建设,开展企业经营者生态经济理念培训,做好生态建设急需人才培养工作。

    加强生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方法与管理理念,有效利用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成果。积极开展与国内外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学术团体、企业及个人之间各种类型的合作,鼓励外商投资生态、低碳、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加强生态科技监测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保管理信息化系统,形成“三位一体”的全天候实时监测的现代化环境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和重大生物灾害的预警、防控和应急体系。

    如何建设低碳城市?

    发展低碳经济。全面实施工业园区低碳化改造,开展服务业集聚区低碳化转型试点,办好杭州——新加坡低碳科技园。

    发展低碳设计,出台低碳产品认定办法,以低碳设计带动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发展。

    建设低碳交通。构建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出租汽车、水上巴士、免费单车“五位一体”的公共交通营运体系,形成八城区与五县(市)一体化并延伸覆盖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公共交通网络。积极在公交车、出租车中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市民购买新能源环保节能型汽车。加快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完善免费单车服务系统。倡导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方式,深入开展“无车日”活动,适时推行错时上下班制度。

    推广低碳建筑。制定实施杭州低碳(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有计划地开展既有建筑低碳改造,提高新建住宅、写字楼的精装修比例。在建筑领域加大光伏发电推广应用力度,在地铁、东站枢纽、奥体博览中心、杭师大新能源学院等建设项目中建成一批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工程。鼓励新建住宅建成为低碳、低固废、低污水排放和低能耗的生态建筑。

    倡导低碳生活。引导市民崇尚节约、合理消费、适度消费,支持居民使用节能型电器、节水型设备,抵制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和过度包装商品,限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营造低碳环境。加强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西湖、千岛湖、湘湖、青山湖、运河、苕溪、寿昌江、浦阳江等重点水资源保护,加强天目山、清凉峰等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完善规划设计。

    打造低碳社会。打造若干个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低碳社区、低碳企业、低碳建筑、低碳园区、低碳新城和城市综合体的品牌。推行绿色办公计划,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商务办公大楼的低碳化运行改造,实现无纸化办公或节能办公。

    如何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杭州还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改善、谁得益”,“谁贡献大、谁多得益”原则,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补偿金额与河流交界断面水质、大气环境质量、当地政府环保业绩等挂钩。

    加强流域区域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根据财政资金状况逐年提高资金额度。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财力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分类补偿与分档补助相结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此外,杭州还要建立和完善能够反映资源环境成本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实施阶梯水价、电价制度。建立污染排放的约束机制,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单位和超过水气环境功能要求的区域,停批新增总量的新批项目。建立规范的排污权交易机制,强化排污费征收及监管,开展排污权有偿出让及排污权交易试点。开展碳交易试点,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将绿色节能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张哲    编辑:易晔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大政纵览
 
·聚焦2010年杭州市两会
·杭州向全国派发旅游消费券
·2009年三大报告公示
·印象西湖,杭州的一张金名片
·杭州向67万市民派发亿元消费券
大政图鉴
 
2010杭州市中小学生艺 ...
 
2010安吉融入杭州活动 ...
 
第二届杭州生活品质展开幕
 
天水街道低碳活动夺人眼球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6022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