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发展导向,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全新的课题,从当前来讲,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转型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当人们在注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不仅包括产业机构,技术的结构,也包括人的素质准备和知识结构的调整。
科技进步是农业转型发展的着力点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市农业发展始终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水平,农业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科技进步是农业转型发展的着力点。
一是把农业发展的着眼点放在提高素质这个最重要基础上。经过培训、教育,努力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综合素质有一个显著的提高和进步。二是目前我市农技推广人员虽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但专业知识功底不深,农技储备能力不足,研究型人才更加缺乏。从这一现状看现代农业的基础还不稳固,长远发展的后劲不够有力。从长远看,加强涉农学校和大学建设,推进农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三是农业科技贡献率偏低,科技推动力不强。作为农业发展的内生影响要素,农业科技进步对现代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定量分析我市农业各生产要素对农业总产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农业科技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我市农业科技贡献率逐年增高;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都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市农业对物质投入的依靠太重,仍然带有浓厚的粗放式发展的色彩,农业科技要素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有潜力
农作物种植结构依然存在调整的空间。我市近十多年的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之比在全省各市中的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例最高。在经济作物中的蔬菜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在全省也是最高的,虽然我市与省内城市比较,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最高,但与部分副省城市相比,我市只处于中等水平。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依然偏低。我市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的兼业农户为主,实行一家一户家庭经营,这种单一市场主体的一体化经营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联合的垂直一体化经营和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尽管我市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增加较快,但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依然偏低,农业组织的抗市场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不强,不足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另外,一些长期困扰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矛盾在金融危机中变得更加突出,集中表现在融资难和出口难,农业龙头企业在对接扩内需项目、争取各类政策扶持、获得银行贷款等方面,弱势明显,农副产品出口与销售收入增长相脱节的势头预计短期内难以彻底好转。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市坚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基地)+农民”等联结形式,保订单、保收购,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主体力量。市委组织部和市科协联合组织的现代远程教育专家服务活动,形成和创新了“基地+专家+农户”的新模式,拓展了服务农村的空间和内容,有效地提高了服务农村的能力。
加快发展杭州现代农业的五个重点
“十二五”期间,杭州的城市空间将越来越广阔。杭州将形成“拥江依湖、三区三态、一主三副、两翼三极、组团强镇、网络都市”的市域空间总体布局框架,构建“中心城市(杭州市区)—中等城市(五个县城)—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的城镇规划体系。五县(市)要走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子,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按照“十二五”总体规划,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现代农业发展的素质准备又是多层次、宽领域、多学科的综合准备,就现代农村发展又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政策、人才与科技等等错综复杂的准备过程,从当前来看重点是:
第一,加强农业劳动力素质教育。人作为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主体,提高劳动者的科学素质将使各种要素的效能充分激发释放,大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具体措施上,一是“十二五”期间在加大引进高技术人才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枝术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改变重工轻农的人才流动。积极开展与我市现代农业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业劳动力专业技能。二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应逐步把职业教育的重心下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三是深入实施农技人才培训,优化农技推广人员结构设置,保证人才资源储备,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提升。
第二,以科技为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按照《杭州市十二五科普和全民科学素质实施规划》加大农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具体措施上,一是要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目标,在农作物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优质特色畜禽、水产品种培育、生产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二是要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加大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力度,重点抓好优良品种、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作物栽培与管理等的推广。同时注重强化农技推广服务的公益性职能,建立新型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三是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土地规模经营,以合适的载体引导和吸纳大中专学生投身现代农业建设,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第三,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培育龙头企业,集中扶持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重点骨干龙头企业。逐步完善利益连接机制,通过龙头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把农户联合起来,做强产业。积极引导和鼓励供销社、龙头企业以及专业大户、农村能人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利益分配和风险机制,增强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一体化生产与经营的战略联盟。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经济组织扩大合作,大力发展 “基地十合作社十农户+专家”等形式的经营联盟,促进龙头企业壮大与农民增收,实现优势互补、产销对接,形成带动规范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组织机制。建立现代农业营销组织,积极推进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建设,鼓励科技人员成为农业产品营销队伍的重要力量。
第四,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首要考虑的因素,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树立安全食品品牌,全面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已成为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品牌农业和标准化建设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具体措施上,要围绕主导产品和特色产品的生产需要,制订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综合标准,加快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商品化进程,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
第五,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筑。必须是以科技服务为先导的综合服务模式,具体措施上,一是完善以公益服务为核心的农业科技普及教育推广培训服务组织体系。进一步深化基层农业科技普及教育推广体系改革,明确政府在农业科研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增加对农业科技普及教育推广服务组织的投入,确保组织正常运转和功能发挥,切实将农业科技普及教育推广服务组织建设成农业成果普及教育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和现代设施农业的主体。二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完善金融机构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融资载体,以解决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投融资的难题。三是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减少农业灾害损失,以鼓励农民和农业合作组织投资现代设施农业。四是建立多层次网状分布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畅通品牌农产品销售渠道。对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品进入超市大卖场和农产品出口提供专项补贴和技术服务。
(作者:杭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