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场由杭州市职工艺术团文艺小分队自导自演的慰问演出,成为杭州滨江西兴街道“新杭州人文化家园”广大职工尤其是外来务工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其实,这只是杭州市总工会关爱职工、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杭州市各级工会始终坚持把关爱职工、为职工排忧解难作为一项重要职责,突出对职工的情感和人文关怀,积极开展各类文体娱乐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提升职工素质,受到了广大职工的普遍好评。
“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维护好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是我市各级工会努力追求的目标。”市总工会副主席翁正营说。
近年来,我市先后建设了一批“新杭州人文化家园”,在规模以上企业创建了百所职工学校、百所职工俱乐部,并建立了15家国家级职工书屋、150家省级职工书屋和150家市级职工书屋。“放歌天堂”外来创业者声乐大赛、“百场文艺下基层”等活动,让全市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了。
杭州
创新载体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多年来,市总工会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多层面、多形式送文化到基层职工中,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从2006年起,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千场电影进企业、百场文艺下基层”活动,送电影、送演出进企业、进工地、进社区,尤其是送到外来务工者集中地。一支支电影小分队穿梭在城镇大街小巷和乡间小道,一支支文艺轻骑兵辗转厂矿、建设工地或山村谷场,构成了全市工会送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如今,企业上门或来电预约放映电影络绎不绝,“千场电影进企业、百场文艺下基层”活动已成为杭州市职工文化生活的一个知名品牌,成为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载体。由于免费电影下基层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受欢迎等特点,各区、县(市)都加大投入,组织职工电影放映队,在全市已形成了整体辐射效应。现在,职工群众就近免费观看露天电影,已经成为家常的“文化大餐”。
据统计,我市各级工会已建立11个职工电影放映队,放映设备22套。四年来,全市各级工会下基层免费放映的电影达7500余场次,观众达307万人次。
与此同时,以丰富来杭创业(务工)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示来杭创业(务工)者在第二故乡的风采为出发点,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文明办从2005年起每年还举办“放歌天堂”外来创业者声乐比赛。全国各地以及外国来杭创业(务工)者都踊跃报名参加,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引起新闻媒体和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已成为一个纯公益的全市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为多才多艺的外来创业(务工)者群体提供了展示、交流平台,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该活动被评为2008年度杭州市“精神文明创新案例”,并入围全省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三贴近”创新奖实例。
余杭
随时倾听员工呼声解决困难
6月初的一个上午,3名外来员工陆续来到中强轧辊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的办公室,诉说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每年到报名入学的时间,子女的入学问题成了外来务工者心里的一道坎。工会主席沈芬芳先是安慰员工们放宽心,然后让他们填写资料。她说,这两天她一直奔波在余杭的各中小学,为全公司的外来员工子女找个好学校。
中强轧辊集团有限公司有1000余名员工,外来人员占90%以上。工会除了从物质上关心员工外,还建立了员工谈心日制度,每月的5日和20日为员工谈心日,员工们可以将自己的心事、遇到的困难向工会主席诉说。而如今,“每月谈心”已经变成了“每日谈心”,工会主席沈芬芳的办公室里每天都有职工来谈心。此外,工会委员们有时还会直接来到职工身边,及时了解职工思想动态,稳定职工情绪。同时,公司还设立了意见箱,对职工提出的意见及时给予解决。
在余杭,这样的企业还有不少。余杭区总工会在全区普遍开展了企业工会主席与外来民工谈心活动,尽可能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余杭区总工会还十分重视职工的心理健康。去年,区总工会就与区卫生局联合举办了50场“心理健康进企业”讲座活动,为企业、职工送上免费“心理大餐”,内容包括员工情绪管理、压力应对、打造精英团队、团体心理辅导、员工人际关系和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等6个方面。员工们普遍认为这样的讲座很有必要。
在余杭区,企业的工会主席普遍反映,谈心其实是解决员工心理问题的最好方式,“随时倾听员工呼声,成为员工工作生活的第一知情人,对员工、对企业都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