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俶塔:那些“脱身”和“瘦身”的事儿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6-14 15:15   

保俶塔,杭州保俶塔,西湖保俶塔,我来也,崇寿院

五月底,《都市快报》披露了杭州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保俶塔出了状况:它的塔尖歪了!消息一出,引来众人关注。

保俶塔,杭州保俶塔,西湖保俶塔,我来也,崇寿院

现在世人看到的保俶塔是1933年重修的,八面七层,是一座砖砌实心塔,你凭空根本上不去。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早先已派无人机升空“侦察”,拍了不少照片。但据专家说,塔尖歪斜的真正原因,还是要通过搭建脚手架,让人登上塔顶实地察看了,才能解开谜底。

保俶塔,杭州保俶塔,西湖保俶塔,我来也,崇寿院

保俶塔塔尖弯折的事前所未闻,但550年前的明隆庆三年(1569),它的塔顶却因一场大风遭到折损。不过,那时如果要上塔顶,小菜一碟,因为从宋代到明代,保俶塔还是一座能让人登临塔顶的楼阁式高塔。

何以见得?我们先说一则南宋时一名在押惯偷脱身囚笼的故事。

保俶塔,杭州保俶塔,西湖保俶塔,我来也,崇寿院

▲ 《西湖清趣图》中可见南宋时的楼阁式保俶塔,与雷峰塔相似可供人登高,塔下还有寺院。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曾出现了一个专偷豪门贵族的毛贼,每次偷盗得手后,总爱与户主开个玩笑,用粉灰在墙壁上大书“我来也”三个大字。官府费尽心机,有天抓到一个正在偷鸡摸狗的小贼,关进大牢一审问,此人竟然自称就是“我来也”。狱吏吃了一惊,但左瞅右看,瞧他这个头、长相、精气神都缺少“亮点”,怎么看怎么都不像是干大事的“我来也”。狱吏凭经验判定,此人一定是假冒“我来也”,说不定这是真的“我来也”的一出诡计,弄个假货顶包,自己逍遥法外。所以,官府便将这小贼扔进大牢最底层,关起来再说。

保俶塔,杭州保俶塔,西湖保俶塔,我来也,崇寿院

▲ 明万历《新镌海内奇观》(右图)和清康熙《吴越游览图咏》(左图)上的保俶塔

每天有一名狱卒定时给他送饭,时间一长,两人就搭上话了。一天,小贼对狱卒说:“老哥,多亏了您这么久天天给我送饭,我得好好谢您!”狱卒说:“算了吧,你在这里又出不去,哪天说不定就死这里了,拿什么谢我?”小贼突然压低声音:“不瞒老哥您,我曾经把偷来的银子放在了保俶塔上的几个佛龛背后,大概有二三千两吧。您待我这么好,我就将这些银子报答您了。”狱卒大吃一惊,这天上真能掉馅饼?小贼见他疑惑不定,说:“真不骗您!您只要在保俶塔下那个寺院里先烧个香、拜个佛,然后就说要为保俶塔施舍香油点上灯,上了塔后慢慢走、慢慢走,就可以找到那些银子了。” 当晚,狱卒按照小贼的指点上了保俶塔,果然在一座佛龛背后真真实实摸到一包“硬货”。

保俶塔,杭州保俶塔,西湖保俶塔,我来也,崇寿院

▲ 清雍正《西湖志》上的保俶塔

狱卒正为意外之财高兴呢,某天晚上小贼发话了,叫狱卒放他出牢,却信誓旦旦保证四更时一定回牢房。狱卒着实吓了一跳,连连摇头。小贼恼了:“我如果出去不回来了,结果无非是你被判刑流放,但我先前送你的那些东西,供养你的余生绰绰有余!”又说:“如果你不答应,我可要告发你家里的那些非法所得。”狱卒被要挟,悔也没用,只好放他出牢。四更时,那小贼果然回来了。但次日临安城爆出一则新闻:说是张循王府昨晚遭贼,金银现钞损失若干,盗贼在墙上手书三个粉灰大字:“我来也”。临安府派人现场勘验,确认此三字与先前出没京城的大盗“我来也”所遗字迹,系同一人所书。官府由此确认,大牢最底层关着的“我来也”,一定是个假货。于是,这小贼(就是真正的“我来也”)被打了顿屁股,然后撵出大牢。

保俶塔,杭州保俶塔,西湖保俶塔,我来也,崇寿院

▲ 雍正乾隆时董邦达绘《西湖十景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由这出“金蝉脱壳”之计可以看到,保俶塔在那时可以登顶,而且塔下还有一座寺院(据记载叫“崇寿院”)。

那么,保俶塔从何时开始从楼阁塔“瘦身”变成现在的实心塔的?这个问题各种志书的介绍不是很明确。保俶塔初建于吴越国时,之后历代屡毁屡建。现在一些书介绍,保俶塔是明末清初改建为实心塔的,但没有说明根据何在。元代钱惟善《保俶塔》一诗有说到:“金刹天开画,铁檐风语铃。”说塔的檐下悬挂有风铃(也叫檐马、铎铃等),可见它是一座楼阁式的塔。明代沈周《保俶寺》一诗则说:“故乡迢递独登塔,烟水长洲一望中。”也说这塔是可以登游的。万历二十二年(1594)保俶塔重修后,仍然保持着重檐廓廊的形状,可以登高远眺。

保俶塔,杭州保俶塔,西湖保俶塔,我来也,崇寿院

▲ 清乾隆《杭州西湖各景全图》(右图,约1760年)和《南巡盛典》(左图)中的保俶塔

那么,保俶塔成为实心塔是不是在清代初年呢?我们看康熙时《吴越游览图咏》上的保俶塔,明显还是有檐楣的楼阁式样。之后雍正《西湖志》和雍正、乾隆时宫廷画家董邦达绘的《西湖十景图卷》,其中的保俶塔也均为楼阁塔。虽然有屋檐并不意味着就是可以登高的楼阁塔,但有屋檐的保俶塔,至少还没有“瘦身”。直到乾隆时《杭州西湖各景全图》(约1760年)和《南巡盛典》中的保俶塔,才可以明显看到各楼层的檐楣已没有了(仅剩顶层屋檐),算是真正“瘦身”成功。到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些西湖风景地图上描绘的保俶塔,则基本上跟我们现在看到的差不多了(塔身上还长出小树来,亟待整修)。可见,1933年确实是按照无檐的实心塔修建的。

保俶塔,杭州保俶塔,西湖保俶塔,我来也,崇寿院

▲ 上世纪一十年代(右图)和二十年代(左图)西湖风景地图上的保俶塔

通过上面这些“读图”,我们大致可以确信,保俶塔成功“瘦身”为今天纤秀美女般的窈窕身姿,应该是在乾隆年间的事儿。

保俶塔,杭州保俶塔,西湖保俶塔,我来也,崇寿院

作者:姜青青

杭报集团新研所调研员  高级编辑

▼延伸阅读▼

杭州楚妃巷的井,南宋临安城的“矿”

杭州为啥要发掘圣果寺遗址

杭州隐秘地图之: 保俶塔下的关岳庙牌坊

来源:杭报集团业务交流(ID:hzrbywjl)  作者:姜青青  编辑:郭卫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