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我镜头里杭州城市的变迁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8-31 11:34   

1978年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这一年作为“知青”的我从农村插队落户返还杭城后被招聘为杭州羊毛衫厂的一名正式职工,每月有一份小于年龄的工资,居然还找到了同时进厂的女朋友。二年后,双方父母亲包揽了我们组合新家庭所需的一切费用,我们结婚了。

1979年,我准备结婚前,在杭州电视机厂上班的近邻满怀深情地赠送给我一张职工优惠券,我在延安路检阅台底层的杭州电视机厂门市部凭这张优惠价,用400元购买了一台“西湖”牌(型号12HD1,机号14708)十二吋黑白电视机,当时的400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约一年的工资。新婚后每到傍晚,我们在杭城市井深处的石匠弄新房里时常会坐满来看新闻联播和连续剧的邻居和同事。

我用父母亲的血汗钱400元凭该厂职工优惠券购买了第一台“西湖牌”12吋黑白电视机的情景。

1980年我有了自己的新家庭

我生性散漫,兴趣广泛,酷爱摄影。单位上班所得的微薄工资仅能勉强养家糊口,却无法满足我摄影爱好的需求。当时正巧逢上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贯彻“改革开放”政策的春风,我毅然决然地“下海”了。在父母亲的理解、支持和呵护下,我去夜市摆摊卖过皮鞋,在自家门前摆修车摊,从城站红星市场、上海十六铺码头和江苏常熟等地贩卖大闸蟹,在父亲曾经经营自家企业的吴山路旧居经营百货商店,在武林门轮船码头租赁柜台卖百货,吴山路“龙井茶叶公司”租赁商铺,承包经营本单位门市部和杭州新桥饭店沿街商铺之“保灵”商场等经历,目的就是赚钞票更新摄影器材和能够自由自在地安排属于自己的时间。我曾自嘲是被照相机“拍”下海的。

父母亲腾出吴山路旧居的一间门面给我经营“宝利百货商店”,招牌是父母给的独幅香樟木,招牌的字是请同事王群力书写的。

四十年来,我使用的照相机从国产的“海鸥”经多次更新到国际著名品牌“徕卡”;影像从传统胶片成像,与时俱进地升级到数码成像。但是我的镜头焦点始终没有偏移杭城的变迁和社会变迁。我的镜头记录了我亲历的涉及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瞬间。

改革开放初期,杭州西湖风景区内的游客在夕阳下观看游湖拍摄的留影,照相机不再是奢侈品。

每当我在电脑上展开储存四十余年间拍摄的影像素材,一帧帧呈现在屏幕上的画面顿时鲜活起来,激活我刚刚安坦的情绪,还原我一次次按下相机快门时的细微情景。

1978年,杭城东郊农民在刀茅巷庆春街口自发的“农贸市场”摆摊卖菜。

我的工作单位在城东庆春门外,每天上下班必须跨越杭城的中河和东河,在庆春街上往返了数十年,亲眼目睹一条曾经狭窄拥堵的老街拓宽成东西贯穿老城区的通衢大道。贯通杭城南北的中河和东河曾经是城市的命脉,杭城居民的饮食起居都得依赖这两条城中河。

杭城中河

八十年代初,杭州市政府实施了“中东河改造”工程,沿河居民告别了朝夕相处的砖木结构民居房,搬迁到城东(闸弄口)大寨新村的新楼房。中河沿岸的民居、小弄堂消失了,一条命名为“中河路”的通衢大道贯通杭城南北。不久,又在中河路上架起了高架桥。我用相机的镜头记录下了中东河上的木排、洗衣妇、运粪船和进城卖农副产品的农船。记录了“改革开放”后杭州城市建设的多项工程,如京杭大运河延伸贯通钱塘江工程、钱江二桥打下第一桩的瞬间、中河立交桥、复兴立交桥建设工程、杭州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典礼等许多重要建设工程的历史瞬间。

1986年杭城中河路竣工通车

“民以食为天”,由于历史原因,自建国初始杭州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粮食、副食品、烟酒、调味品及生活用品都需按计划配给凭票供应的(当时有70余种票证),市郊农民还没有这份待遇。因此,庆春街众安桥、菜市桥一带成了农妇以鸡蛋或现金和居民私下置换交易粮票、煤球等各种票证的场所。  

我家旧居离“解百”很近,每当百货商店有手表、自行车、“的确凉”等紧俏商品供应时都会有市民排队争相购买的场景。

1983年,“解百”二楼棉布柜

四十年来,我家的日常家用电器从新婚之初最时髦的“春雷”牌半导体收音机、宁波电唱机、西湖牌12吋黑白电视机、乘风牌电风扇逐年更新换代成了“日立”牌录像机、“飞利浦”彩电、四喇叭录音机、VCD、“索尼”组合音响和DVD、电冰箱等。记得1993年5月,我用当时可以购买一间私房的钱,购买了一台“三菱”牌空调机,还得去房管所交纳370元空调安装费和给当时的“三电办”交纳每年75元的空调使用费。还是那一年,我的店里申请安装一部公用电话机,还得缴纳近万元的安装费。我为了生活便利想使用灌装液化气,还特地托熟人赞助燃气公司一笔不菲的赞助金才争取到限量供应的议价灌装液化气。如今,家里的家用电器有了故障,维修成本和时间成本接近购买成本,有的家电有了故障干脆淘汰购买新的了。早些年从海外回国的人当奇闻叙述的:“电视机、冰箱、沙发等家电只要到马路上去捡”的神话在我们的眼前重演了。

1998年参加北京中国嘉德‘98春季拍卖会

“改革开放”之初,最先富起来的是广大农民 。杭州城最初的几个自由市场:红太阳、新声路、四季青等小商品服装市场的从业者大多是从温州、金华义乌等地区来的农民。当广大市民还在赚钱筹劵购买脚踏车的时候,看着先富起来的农民从解放路百货公司仓库(国货街3号)提出一辆辆崭新的“轻骑”却不知如何启动时又好笑又眼馋。

杭州市第七中学师生在湖滨宣传“五讲四美”

四十年来,随着经济进步,人们在精神文化领域也有了显著的变化。

2003年杭城复兴立交桥竣工通车

2007年3月28日杭州地铁一号线在城东汽车客运中心奠基开工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成果真是举不胜举。而我所拍摄到的那些历史瞬间,好似改革浪潮中被我捕捉到的几滴小小的水花而已。

2018年8月28日,戊戌七月十八,杭城闻澜阁

▼延伸阅读▼

杭城“旗下”的清泰第二旅馆

钱江潮--杭城东郊的“天下奇观”

章胜贤:杭城旧影的守望者

垃圾分类?早个三十年前杭州人就开始的嘞!

来源:章胜贤的钱塘记忆(ID:zsxmemory)  作者:章胜贤图/文  编辑:郭卫
返回
1979年,准备结婚前在杭州电视机厂上班的近邻满怀深情地赠送我一张职工优惠券,我在延安路检阅台底层的杭州电视机厂门市部凭票优惠价400元购买了一台“西湖”牌(型号12HD1,机号14708)十二吋黑白电视机,当时的400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约一年的工资。1986年杭城中河路竣工通车“民以食为天”,由于历史原因,自建国初始杭州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粮食、副食品、烟酒、调味品及生活用品都需按计划配给凭票供应的(当时有70余种票证),市郊农民还没有这份待遇。我用父母亲的血汗钱400元凭该厂职工优惠券购买了第一台“西湖牌”12吋黑白电视机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