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宜飞和母亲冯钰琴及外祖父冯长发。 “‘做好每一件小事’是从曾外祖父那里传下来的家训金言,也是我工作的‘护身符’。”今年29岁的赵宜飞,是铁路乔司站的一名车站值班员,他母亲冯钰琴曾是列车员,外祖父冯长发曾是货运员,曾外祖父曾是信号工。四代人的接力传承,为杭州的铁路发展默默贡献着家族力量。 “我对铁路有很深的感情” 在冯长发孩提时代,父亲留给他的印象就是“在铁路上干活的”。 “冬天野外冰冻三尺,寒风能吹进人的骨髓;夏天暑气蒸人,五六十度的高温如同火炉。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我父亲亦步亦趋爬上信号柱挂煤油灯,以灯光为信号指挥火车运行。”年过八旬的冯长发说。 1952年,冯长发从铁路技校毕业,走上随车货运员的岗位。“当时铁路局招考,1200多人报名,最后只收了20个。”说起这段经历,冯长发至今仍觉得自豪和幸运。 随车货运员主要负责货物数量的清点、货运票据的交接、装运车厢的分配等事宜。当时的列车上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冯长发只能在列车中部找车厢搭个简易的工作台。车厢里密不透风,一到晚上便黑灯瞎火,他常常一边打着手电筒,一边填写各类货票单据。 1983年,冯长发光荣退休,“我对铁路是有很深的感情的。”他回忆道,“五十年代初的蒸汽机车时代,火车头有日本的、美国的、苏联的……可谓万国制造。如今,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列车早已行驶在世界各地,很了不起。” 全家人心中的“大英雄” 在冯长发退休的这一年,他的女儿冯钰琴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一名列车员。 八十年代中期,杭州至北京的120次直通快车,耗时近30小时。每次出乘,冯钰琴都要在外三天两夜。逢年过节,很少有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作为铁路职工家庭,我们家的作息节奏一直是和其他家庭‘颠倒’的。”冯钰琴说,在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他们家只有一个主题——坚守岗位。 1996年5月31日,冯钰琴和往常一样做着发车前的准备工作。在列车即将开动时,她习惯性地用眼睛瞥了瞥列车两端,突然发现车厢的连接处居然有一名拾荒的老太太。此时,火车已缓缓启动,老太太却浑然不知。千钧一发之际,冯钰琴果断地跑向列车前部,使出浑身力气将紧急制动阀拉下,老太太成功得救。从此以后,冯钰琴成了全家人心中的“大英雄”。 “既然选择铁路事业,就一定要干好!” 2012年,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的赵宜飞参加了工作。6年来,他先后从事过拉风制动员、信号员等多个岗位,现在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车站值班员。 “铁路安全大于天。”赵宜飞说,根据列车运行图和列车运行计划,车站值班员对经过、始发、终到的列车安排运行路线和接车路线需了如指掌,有时线路占用,则要想办法腾空,不能有一丝差错。 赵宜飞成长的时代,是中国经济活力日益增强、青年职业选择日趋多元的时代。高考之后,他的同学报考的专业方向五花八门,而他依旧坚定地选择了铁路。 “我出生在一个‘铁路世家’,我的耳边总会想起‘做好每一件小事’的家训。”赵宜飞说,在他工作期间,也有在别人看来发展前景更好的工作机会出现,但他依旧觉得,既然选择了铁路事业,就要把这一行干好。“夜班一个通宵忙下来,一百多趟列车从我的岗位上平安通过奔向远方时,是我成就感最大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