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汪玲)正月里,伍先乐的书画院门口挤满了游客。老伍今年51岁,他的绝活是1分钟内在扇面上写一首藏头诗。老伍的扇子30元一把,一天能卖出40多把。“过年游客多,我写得脖子都酸了。”嘴上说着累,老伍的脸上却满是笑容。
老伍的店面开在安徽桐城的孔城老街上,这里也是我的老家。孔城老街有1800多年历史,是华东地区现存最长的老街,曾经是连接巢湖和长江的重要水运码头,太平天国运动时曾遭破坏,不久即恢复,并一直维持旧风貌,直至2008年开发前。
在我的记忆中,孔城老街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曾经的青石板集市热闹繁华,肉铺、布摊、各类杂货店分列街巷两旁。然而,随着老宅逐渐荒废、坍塌,以及几处临街商铺在火灾中焚为废墟,斑驳的断壁残垣一度仅剩荒凉。老街繁华不再,年轻人深感厌倦,纷纷往外跑。
2008年,来自企业的8.8亿元投资注入老街,老街自此看到了新生。经过全面规划、设计、修葺、改造,老街上原有650户居民全部搬至老街外安置,老街居民的生活大变样。54岁的方晓友是老街的老居民,他的安置新房是位于镇中心的一套三层小别墅。“环境好多了,以前的房子又老又潮,还怕它会塌掉。”
2011年5月,改造后的孔城老街正式迎客,方晓友得到了老街上一间60平方米沿街商铺的经营权。“不需要房租,赚的都是自己的,没有压力。一年赚的钱管一家开支肯定够了。”方晓友脸上的笑意掩饰不住。
改造后的孔城老街保留了原有的淳朴:挑担的老农、打牌的老人、踩缝纫机的老妪、墙头的小草、闲逛的鸡鸭、撒欢的小狗、飘香的米饺……不同的是,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特别是2016年央视春晚歌曲《六尺巷》走红后,旅游大巴更是一辆接着一辆地来到老街停车场。游客们游览六尺巷后意犹未尽,都会选择到孔城老街继续走走看看。“今年过年的人流比以往又多了好几倍。”方晓友一边忙活一边说。
孔城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孔城老街积极承接六尺巷辐射效应,以六尺巷文化旅游为依托,挖掘厚重的书院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及美食文化。书吧、咖啡馆、酒吧及孔城本地特色小吃店、旅游工艺品店等店铺增加了不少。
老街重生之后,地方历史文化肌理保留下来,社会经济、民俗民风变迁演化的血脉被激活,一幅浓墨重彩的历史风情画卷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