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迁移的苗圃地里留下了一个个的树坑。
拱墅区那块出了名的“花岗岩”变了。
“花岗岩”,说的是祥符街道花园岗社区。这个社区在城北蛮有名气:一来世代育苗,家家户户种树养花;二来位置好,莫干山路、湖州街、申花路……辖区内大道小路都颇有声名。
硬石头的外号源于一段往事:快10年了,社区周边几个城中村道路改的改、修的修,可任何工程一靠近这里,就像遇到了花岗岩,推不动了。
今年底,拱墅区启动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出人意料的是,花园岗位置很好的沈家埭区块拆迁,头3天签约率就超过80%,签合同的队伍排到凌晨两点。
这是怎么了?
百年育苗
莫干山路上的汽车北站,车水马龙、人潮涌动。
车站对面有一条小巷子,近在咫尺的热闹,到这里就停住了,转几个弯,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硕大的林地,罗汉松、茶树、桂花树依次排开。再仔细看,四五层的小楼挨得紧,电线拉得密密麻麻,房前屋后但凡有空地,都留给了碗口粗的树苗。
这里是花园岗社区沈家埭,一个典型的城中村。从高处往下看,沈家埭有一半是绿色:那是沿着婴儿河种植的大片苗林。“传统品种是罗汉松,代代相传。北站建成后,租房成为主要收入,有的人家一年租房收入几十万,但种苗的老手艺没丢!这里的罗汉松曾经被送进中南海。”丁中立是花园岗社区的书记,土生土长的育苗人。他喜欢带着访客参观莫干山路上的花神庙遗址牌,花园岗的故事和骄傲,都被篆刻下来:这里有着800年的育苗传统,南宋时期是皇家的花木基地,清咸丰年间,花农在村子最高处建了花神庙,花业兴隆。
沈家埭征迁,这些珍贵苗木也是难点,生长周期慢,市场没有统一定价,赔偿问题就成了一大“症结”。
征迁,房子要管,苗木也要管。
敞亮政策
10月份开动员大会,11月底启动签约,最快的一户人家4天后就搬走了,12月中旬红线内房子全部腾空。
“以前这里的人看到拆迁工作人员来,门都不让进的。很大原因是不信任,觉得政策不够好,晚拆比先拆好处多。”
丁中立说,3月份得知要拆迁的消息后,班子成员做了一件事:几个人研究了半年的政策,自己先吃透,掰开来告诉大家。拆迁阶段,全过程公开,让大家充分知情。
上任两年多,他和社区、经合社班子连着启动了几个拆迁项目,“花岗岩”的外号,在透明、公正的政策下,群众信任的基础上,开始慢慢变了。
祥符街道书记蔡儒杰说,这套班子的做法就6个字:公平、公正、公开。不说大话、不说空话,拆迁前充分沟通,把政策、条款、方案,一条一条告诉大家。
听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需要用心。
几个月挨家挨户走访,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是常有的事情,一大家子坐下来谈,要讲道理,也要论情理。
“我到你家谈,邻居也可以听,政策一样享受,不偏不倚。老人抚养问题,回迁房分配问题,房客腾挪问题,等等,一次谈不好就两次,两次谈不好就三次。”
64岁的沈成海是沈家埭6组的组长,他说,启动签约前3天,社区就会把所有房屋调查情况、征迁补偿方案全部发给大家,你可以去比一比,有没有吃亏,有没有偏袒。
敞开天窗说亮话,工作自然能开展下去。
再育“新苗”
房子腾空、搬家了,但不少村里人还是天天来这里蹲点——和别的城中村拆迁不一样:这里,还有要守护的东西。
午间时分,丁中立在苗林的泥路上疾走,两侧是一个个新挖开的泥坑,陆续有运苗的村民和工人跟他打招呼。
“书记,上星期说好30万把苗买去,这几天新来的老板说,只肯出25万了,怎么办?”
“别着急,中午我在社区,有事情过来说!”
……
每一棵苗迁出来,修好枝,打包好,直到运上车,不少村里人一路陪着:这些苗经了几代人的手,舍不得。
从12月起,社区帮忙联系了周边苗圃的老板,请人家来村里挑选苗木,尽量避免苗木被贱卖,不让农户蒙受损失。
“别人说这里是花岗岩,但其实大家还是讲道理的,种了这么多年,有感情的。卖苗的时候我就跟社区说:不会为难你们。这里拆出来,是要给孩子建学校的,是一件好事。”朱柏年的2亩苗林,就在沈家埭,退休以后,他天天在林地转悠:施肥、修型、防虫。
朱柏年口中的学校,说的是华师大附属杭州学校,一所9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学校东南角还规划有一所12班幼儿园,220个泊位的停车场。
学校的位置,就在现在的苗林:红墙平顶,很是漂亮,2018年投入使用。
同样在2018年交付的,还有沈家埭的安置房小区,7幢咖啡色的高层,在莫干山路上的蓝孔雀地块。
学校离安置房500多米。花园岗的孩子上学,会经过花神庙遗址碑。
花神已经远去,花业已星散,但是育苗的故事,或许还有新篇可以续。
大家说,育苗的花园岗要育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