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百年老字号方顺和纠纷案昨天开庭
被告放弃使用“方顺和”,却认为自己此前没做错
庭审伊始,汪小姐向方老鞠躬致歉。
由于品牌使用者和商标持有人并非制作技艺的嫡系传人,建德知名的严州烧饼品牌方顺和卷入了一场纠纷——方顺和烧饼创始人方春根的儿子方森良将建德市方顺和食品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本报7月5日曾作报道)。
昨天,该案作为杭州铁路运输法院跨行政区划管辖杭州地区部分知识产权案件后的第一案,正式开庭审理。80岁高龄的方老先生拄着拐杖,在律师和家人陪同下出庭。
出人意料的是,被告公司负责人王小姐在庭审开始阶段就以父亲及她自己的共同名义,向方老先生鞠躬致歉:“对不起。”
这会不会是这起老字号之争迎来转机的信号?
历史 方顺和烧饼店的前世今生
20世纪20年代,方春根在家乡梅城镇开起了烧饼店。1929年,方顺和烧饼参加首届西博会,获得金奖。当地县志记载,方顺和烧饼在橱柜中参展一个月,取出时既未变硬,也不发韧,香脆如初。在当时既无真空包装,又未添加防腐剂的情况下,这样的技艺令人不可思议。
解放后,因公私合营,方顺和烧饼店被兼并。方氏后人回忆,由于兼并单位并未做烧饼,方顺和字号被弃用。
如今,方春根早已过世,他的三个儿子中,仅剩方森良健在。方老先生退休前是一名教师,并没有关心过方顺和这块家族招牌的事。
方春根的长孙、方森良的侄子方少华想起爷爷当年的辉煌,曾想重开方顺和烧饼店,未料,连工商注册这一关都过不了。原因很简单——建德已经有一家方顺和烧饼店了——也就是被告建德市方顺和食品有限公司。然而,这家公司与方家既无血缘关系,也没有师徒情分。
技法 被告称工艺已达当年水平
汪小姐当庭向方老先生致歉后,表示要将整件事情好好说清楚。
汪小姐提到,她的父亲老汪在县志上发现方顺和的相关记载后,觉得这个曾经的建德老字号如今沉寂了,实在可惜,所以多方搜集资料,请教懂方顺和烧饼制作工艺的老师傅,并进行大量探索,最终让自己的烧饼工艺达到县志记载的水平,算是挖掘并复活了方顺和老字号的文化。
“我们从来没说自己是嫡传,但我们确实传承了方顺和烧饼的技艺,还帮这个牌子申请到了浙江省老字号和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告律师称,该公司售卖的烧饼,同样不采用真空包装、不添加防腐剂,也能保持香脆一个月,“我们请教了30来个烧饼师傅。研发时,烧饼要是烧得不好,整锅整锅倒掉喂猪。”
汪小姐说,当初他们请教的师傅中,就有曾接受方春根长子方森林点拨的师傅,方森林正是方春根烧饼制作工艺的嫡系传人。
拜访 方老先生觉得自己被骗了
汪家人认为,复活方顺和老字号,受益的是建德老百姓,这是方家人的荣誉,而不是什么损失,何况方家人现在也不做烧饼生意。“我们每年都去拜访方森良老人,经常一起回忆方顺和当年的往事,和他相谈甚欢。”
方老先生听完,当庭示意法官,要求反驳:“我做了42年老师,注重传统文化,崇尚以和为贵,来者都是客,都以礼相待。”
方老先生说,汪家人首次拜访时,他就表示,要谈烧饼的事情,得找大哥方森林。
之后几年春节,汪家人也都来拜访,方老先生称,双方并未谈起方顺和一事,“只是一杯清茶,互相祝贺春节。”
有一年春节,方老先生发现不对劲,对方来拜访后,留下了2盒烧饼。“我一看,怎么是方顺和烧饼?这是阴谋诡计!我的善良被他们利用了!”
方老先生激动地说:“我大哥和二哥相继去世,我有什么权利允许你用方顺和?”
思考 金字招牌到底应该怎么用
方老先生认为,方顺和食品公司把别人的家族文化遗产嫁接到自己公司,以此获利,无异于强盗。侄子方少华则认为,现在卖的方顺和烧饼,与他家祖传工艺相去甚远,简直是败坏方家名声。
“手里有一本菜谱,不代表能烧出一顿好菜。”被告方对方家后人能否传承方顺和烧饼工艺表示了怀疑。
不过,汪家人当庭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我们决定放弃方顺和字号,也会变更公司名称,但这不代表我们做错了。我们只是不想让这个百年老字号卷入司法纷争,不想被外界误解。可惜的是,这个百年老字号,刚恢复了6年,就又要沉寂了!”
好在,双方都再三表示有意保护老字号。庭审结束后,双方均表示愿意接受调解。
庭审结束后,法院召开了一场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交流会。
一位旁听该案的杭州市人大代表表示,对老字号的保护应侧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上,而不能简单地着眼于传承人的利益,在加强老字号的保护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应联合建立全方位保护机制,促进产业链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