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大妈向小记者讲述聊天室的故事。
鲍大妈与小记者合影。
大手牵小手,“寻访杭城文明使者大行动”小分队昨天走进了下城区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这里有位远近闻名的鲍大妈。
84岁的鲍倩,不管社工还是居民邻里,抑或是志愿者,不论年龄辈分,都喜欢叫她鲍大妈。自2005年起由她发起创办的工作室,也被命名为“鲍大妈聊天室”。
“家委会直通车”小记者薛晴文和孙奇正也“入乡随俗”,称呼奶奶辈的鲍倩为鲍大妈。
为何要办聊天室?
因为鲍大妈善于聊“家长里短”
小记者们感兴趣的是,聊天室从何而来。
鲍大妈说,因为善于跟居民打交道,经常在居委会里帮忙,2007年时她被当时的社区书记邀请来创办聊天室。
“我在部队当了十年文艺兵,用过去的话说,这是甩甩水袖子的;后来到地方工作,搞文化研究,这是提提笔杆子的;社区书记叫我创办这个聊天室,那这是耍耍嘴皮子呀……”鲍大妈笑着跟小记者介绍说。
鲍大妈说,社区居民间碰见年长的女性就叫大妈,而工作室既然定位于“聊天”,叫老师自然不行,所以后来就命名为“鲍大妈聊天室”。
聊天室创办初,只有像传达室一样小的一间小屋,很多家长里短的“当事人”不好意思来找鲍大妈,鲍大妈甚至要主动出击“拉人”聊天。
现在,工作室不仅有了专门办公室,还在鲍大妈的努力下组建了一个19人的团队,辅以5个固定的志愿者。截至今年4月底,聊天室服务了31624人次,这还不包括进学校、工厂的宣讲会等主题活动。
聊天聊什么?
聊天室挽救了不少家庭
鲍大妈与大家都聊什么?她说,遇到邻里时,不管对方有事没事,她都会主动聊天。如果看出对方有心事困扰,则会重点关注并疏导,或者制定计划由团队来整体帮扶。
经典故事有很多。
有一个外来务工家庭的小姑娘,因为她爸爸教育方式太粗暴,又有点重男轻女的思想,她和爸爸的关系很紧张,一度想去自杀。鲍大妈让她放学后来家里,和她聊天。告诉她,爸爸也不容易,要尊重和体谅爸爸。同时还与她爸爸进行沟通。慢慢地,小姑娘就变得自信乐观起来,成绩也不错,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算是佼佼者。
有个家庭结婚后多年未生育,而丈夫又是家里的独子,妻子抑郁得一度想轻生,后来到聊天室找大妈倾诉。鲍大妈和志愿者多次劝她解开心结——“现在科技发达,生小孩并不像以前那么难”,并劝说她可以尝试“试管婴儿”,让这个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最后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一位事业单位年轻男子在一次表彰会上慕名找到鲍大妈,说外地的老妈每次来杭时仿佛不能融入自己家庭,与自己和媳妇格格不入,想请鲍大妈与自己的老妈聊一聊。鲍大妈与男子妈妈虽未谋面,但一直用微信聊天,最近通过朋友圈,鲍大妈看出对方似乎已积极融入儿子儿媳的生活中。
聊天有什么技巧?
鲍大妈现场与小记者排戏
作为聊天室主心骨,鲍大妈经常用表演来跟志愿者交流聊天技巧。见两位小记者来访,鲍大妈忍不住邀请小记者一同参演。
“敲门时,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开门。”鲍大妈还当场向小记者们表演一段她当年登门拜访的场景——
她咚咚咚敲门,很久了才有一位老人打开里门,冷冷地问:“你做啥?”
隔着外面这道铁门,鲍大妈徐徐退后一步,然后微笑着说,“我是社区的鲍大妈,来看看您。”
表演到这,鲍大妈考问小记者,“我当时为什么要退后一步呢?”
“等着老人开铁门?”
“不,我是要告诉他,我不是什么诈骗推销之类的,没有危险性,退后一步,让对方从猫眼里能看清自己,就显得不那么冒犯了,也给对方一个考虑的时间。”鲍大妈说,这位老人后来邀请她进屋入座,最后熟悉到连银行卡都拿出来给她看,向她请教工资转账事宜。
看点其他新闻:雨水铆足劲再来 杭州明晚雨量较大
和女友激烈争吵后 杭州19岁帅小伙仰天长笑后跳河
孕妈妈汤唯回母校看望老师 亲手做东坡肉给老师
我们很久没有夫妻生活了 家中避孕套却渐渐少了
悲剧!杭州一位卖菜大姐7楼坠亡 死因众说纷纭
惊呆!林心如霍建华居然在10年前情定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