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快报嗨版《我一个人在家很闷哎 想找有文化的人聊天》,报道了一位76岁的奶奶因为子女都不在身边,又不想跟社区里的同龄人聊“哪里买菜便宜”的话题,想找人聊聊“健康、卫生、地理和历史”。
报道见报后,30多位读者打进85100000热线,想和这位奶奶聊天。他们大多年龄相仿,但也有三十几岁的年轻人。
这些读者中,有退休医生、护士、教师,也有农民。有国企干部、机关公务员,也有从事技术研究或后勤管理的……他们大多数都跟这位奶奶“同病相怜”:有子女,但都不在身边,自己一个人或者和老伴住在一起,想找志趣相投的人交流。
在见报前一天的晚上,我们的85100000微信平台也推送了这条信息。
读者黄女士第一个给我们回复了微信:我想和这位朋友结伴,我原来是教师,喜欢唱歌跳舞。我和她选友的条件完全吻合,年龄也相仿,而且我也爱收集养生知识,快帮我们牵牵线。
我们马上把她的联系方式告诉了那位奶奶。
昨天下午,再次联系黄女士时,她说她们已经联系上了!
黄女士和那位奶奶同龄,也是76岁,和老伴两个都是上海人,上世纪60年代初一起到杭州来的。他们有一双儿女,女儿现在加拿大,儿子在云南。
黄女士原来是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老师,后来又改教了语文。退休后,她也没闲着,继续在少年宫教小学生语文、做家教、办老年大学。后来因为老伴身体不好,就在家照顾他,很少出去了。
“我是一个很开朗活跃的人,这样在家里闷着实在受不了,我现在只能跟老伴聊天,各种话题差不多都说完了,真的很想找个年纪差不多的人聊聊天,出去走走逛逛。”黄女士说,“确实,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找个聊得来的不容易,我觉得跟她聊得还蛮投机的。”
昨天上午,第一个打进85100000热线的,是住在东新园的冯女士。
冯女士78岁,退休前是公务员,由于工作调配,在新疆工作过8年,在长沙工作过4年,“反正天南地北都去过了。”退休后的冯女士比较多的时间是在家玩电脑和智能手机,和朋友聊天也都是在QQ上。她说:“年轻时去过太多地方,厌倦了,现在就想待在家里。”
81岁的沈先生家住下满觉陇,他说自己是一个农民,开了20多年的桂花加工厂,加工桂花糕、桂花糖等半成品。五六年前,他把这份“家业”交给了女儿。
沈先生说:“我以前是在蕙兰中学读书的,就是现在的杭二中。爸爸去世后,就没钱上学了,做了农民。现在,我们两个老人也很少出去,就在家里过生活。我们这边一些老人偶尔会打打麻将,我是不喜欢的。我见证过很多历史,都可以跟那位朋友聊聊。也欢迎她来我们家玩。”
69岁的金先生住在武林门附近,退休前是汽车维护工程师,不抽烟,不打麻将。虽然本职工作偏理科,但金先生爱好文艺,喜欢写写文章,在杭州日报和都市快报上发表过不少文章,他还喜欢摄影和旅游,另外,还学了8年的葫芦丝。“如果那位奶奶想听葫芦丝,我也可以吹给她听。”
83岁的胡女士打进快报热线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跟她‘同病相怜’”。
胡女士住在江干区,儿子虽然和她住在同一个小区,但不是同套房子。胡女士退休前在机关单位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身高1米64的她还是单位女子篮球队的队长。“现在看看不算高了,但当时在单位里真的算是高个子。”
退休后,胡女士也时常会写写文章,还在老年大学里学习园艺,老伴2010年去世了,生前也是从事园艺工作的。她说:“我们年纪大了,儿女都有他们自己的事情,也不想麻烦他们。对我们老年人来说,跟老朋友们聚一聚,喝喝茶,走走逛逛,就是最好的生活了。人生难得一知己,我觉得我跟那个奶奶应该会聊得来。”
65岁的叶女士在医院做完义工刚回到家,就给我们打电话了。
叶女士住拱墅区,她的人生经历很丰富,17岁时,下乡跟农民一起在田里劳动,两年后,在当地做了10年零6个月的支教老师,29岁回杭州后,在街道企业做了几年的财务工作,后来又先后在旅游公司和小卖部上过班。
叶女士现在在浙一医院做义工,帮助看病的人挂号、拿化验单和指路等。回家后,会在电脑或手机上看看养生和哲学方面的信息。
“我对社会充满感恩,很多人都帮助过我,所以现在我自己有精力,也很愿意做志愿者去帮助别人。”叶女士说,“说到和报纸上的这位老姐姐聊天的事情,我老伴也很支持我。”
我们把来电读者的信息转告给那位奶奶后,她笑着说:“真没想到啊,我这么火,谢谢大家啦,我都记下了,会联系他们的!”
快报也祝愿所有的老年读者每天开心,生活丰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