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打算每年拿出30万元用于村里助老助学创业,坚持40年
楼俊和妻子合影。
虹赤村,是富阳大源镇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从富阳市区开车前往,还需要30多分钟的车程。就在这个小村落里,曾经有一位名叫楼俊的老人,和妻子抚育孩子,善待亲邻,帮助老幼……在他故去以后,他的孩子传承他的精神,继续为乡亲们带来福祉。
生活不易,携手共度
一座不起眼的三层小楼房,就是楼爷爷生前的家。坐在客厅里,老伴王紫娟拿出相册,回忆起他们的前半生。
楼俊是土生土长的富阳人,早年家庭条件十分艰苦。虽然读书很好,高中毕业后却因没钱不能继续求学,不得已回到村里做造纸工。辛苦工作两年多,攒够钱后又独自外出求学,终学有所成,后来进入石油地质队工作。
“地质队常年在外工作,他把婚姻耽搁了,来我家说亲的时候,都已经30岁出头了。”王奶奶回忆道。
两位携手相伴了一生的老人,年龄相差17岁。王奶奶说,自己的父亲有些嫌弃楼爷爷的家世和年龄,而她虽然与照片中这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从未谋面,却觉得如果自己不同意,那这个年轻人就太可怜了。于是,她不顾父亲反对,毅然从老家浦江,只身嫁到了富阳大源的虹赤村。
“那时候他家里真是穷,两条长凳两块木板,我们就这样过起了日子。”王奶奶说。
向善的家风,一代传一代
成家生子后,为了方便照顾妻儿与父亲,原本在外当地质工的楼俊回到了虹赤村,当地理老师直到退休。楼爷爷在学校里教书,王奶奶就外出做服装生意,家里条件也逐渐富裕起来。
虽然生活好起来了,楼俊一家的生活也未见奢侈,夫妻俩都热心于帮助他人,看见谁家有困难,就会主动拿出钱物去帮助对方。这种善举,也让三个儿子从小耳濡目染。
2009年,一次聊天中,夫妇俩和儿子们说起村中一些老人没钱,而子女又不孝,不能安享晚年,讨论是不是可以为村里做点什么?儿子们非常支持父母的想法,就从那时起,常常拿出资金,来帮助村里的老幼病残。
2012年初,楼家还建立了“希望之星”奖学金,希望能鼓励村里孩子积极求学求知实现理想。
每回过年,楼家还给村里的老人发钱和生活用品,重阳节组织他们外出旅游。
去年10月28日,81岁的楼爷爷突发脑溢血去世。王奶奶回忆,儿子们在父亲的遗像前痛哭,却不知道还能为父亲做些什么。“后来,他们想起了父亲生前只要拿出钱物帮助了别人,那一天就会特别高兴快乐。所以,他们就打算以此来告慰父亲。”
孩子们想,如果父亲生前能有更好的医疗资源,或许就不会走得这么突然。所以,楼氏兄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周围五个村里的每位老人送上一台电子血压检测仪。葬礼期间,他们和母亲商量后决定,以父亲的名义捐资1200万元建立“尊老扶幼创业基金”,即每年拿出30万元资金用于村里的助老、助学、创业,并且要坚持40年。
多年来,楼家为村里的助老、助学等民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还形成了固定的资助方案,全村的老年人、困难户都是受益者,村里至少有一半人得到过楼家的帮扶。
回忆起和老伴、孩子们一起度过的前半生,王奶奶微笑着说:“当年嫁给他,我一点儿也不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