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连日来,“网上支付单日金额不超5000元”等引起广泛争议。
与此同时,大家也在关注支付宝、腾讯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反应。因为如果新规定真的实行,不仅会对普通用户的网络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更会冲击提供网络支付服务的平台。
8月6日,蚂蚁金服集团CEO彭蕾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互联网金融不止于“向钱看”》的文章,大胆发表了自己对互联网金融看法。
文中提到,金融生来为谋利,但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价值却不止于谋利。一个金融创新产品做得好不好,要看其能否改善金融消费者的体验,能否为打造好的金融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互联网+金融”,就是把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实现金融机构自身的价值。
彭蕾认为,金融产品管理的是钱,但本质还是人的潜力的提升和挖掘。金融产品眼睛只盯着钱,就会误入歧途,忘掉初心。在冷冰冰的金融世界中传递温暖的气质,或许将成为互联网时代金融产品开发的大趋势。
她指出,“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就得让融资变得容易。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精神的驱动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就是要让金融变得更市场化和平民化,要让小客户也能享受到如大客户一样的金融服务。”
她认为,传统金融已经为大客户和富有的个人提供了个性化服务,那么对小微企业和大众微小而美好的服务就应当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大方向。互联网技术的革命,正在成为新一代商业的基础设施,并使得普惠金融成为可能。移动互联技术使得个人,而不是机构成为中心。在此基础上的互联网金融创新,让每一个金融消费者仿佛随身携带着银行、交易所和投资顾问,金融的门槛从此大幅度下降,数据搜集和分析的成本也大幅度下降,金融也就自然越来越普惠。
彭蕾觉得,这是一个正向循环:越为用户着想,用户就越多;用户越多,技术和数据的成本就越低,普惠金融就可以做得更好。
文章最后,她也提到,金融业正徘徊在互联网精神和金融专业主义的十字路口,但这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一种化学反应。互联网上的金融创新,就是做微小而美好的,有安全感、信赖感和幸福感的金融,让每个人、每个小企业都可以在金融的帮助下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变成金融的奴隶。 |